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立足儿童立场 发展科学素养
记新北区小学科学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8-11-0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晓娟

2018年11月8号,阴沉飘雨的寒风挡不住科学老师们探究的热情,新北区的科学老师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了在奔牛实验小学开展的科学课堂教学研讨,共同聆听了奔牛实验小学的马丽娟老师和三井实验小学的周苏妍老师分别执教的两节有趣的科学课。本次活动由三井实验小学陈国强校长主持,整个活动过程精彩纷呈,探究氛围浓厚。

课堂:演绎精彩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科学教学要立足儿童立场,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两位老师都能立足儿童立场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课《形状改变了》是由马丽娟老师执教的。整个课堂中,她非常注重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科学。首先,马老师让学生随意地玩——“做鬼脸”游戏,初步感知力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的。其次,她让学生有目的地——想办法让改变其他物体的形状,通过丰富的材料体验,进一步认识不同的力可以让物体的形状发生不同的变化。然后,她利用有结构的自制科学材料让学生科学地玩——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通过科学、精准的定量观察,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最后,她又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关注力改变物体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整堂课,教师在实验材料的选择、学生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能立足儿童的立场,让学生在“玩”中发展科学素养。



第二节课《神奇的水》是由周苏妍老师执教的。周老师虽然很年轻,却很有感染力,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极具耐心,循循善诱。课堂中,她基于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很多有关“水”的游戏和实验,让学生在游戏中去发现水的神奇之处。首先,她以观察纸花绽放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时,她又设计了对比实验、逛“毛细公园”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毛细现象明显的材料特点。然后,在认识水的表面张力时,她又设计了“聚合水滴”游戏,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容易理解。最后,她设计了“让瓶盖停留在杯子的中心”的游戏,让学生课后探究。整堂课,周老师能基于儿童的立场,力求以知识为载体,把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与环境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点评:碰撞火花

课后,三井实验小学的蒋燕芬和西夏墅中心小学的薛玲老师分别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蒋燕芬老师点评的是《形状改变了》,她指出一节好的科学课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1、儿童的立场,老师的眼中要有学生,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央。2、课堂设计除了要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3、老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她在肯定马老师课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教师要关注每一小组的活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薛玲老师点评的是《神奇的水》,她认为周老师用多个精巧的游戏来引导学生发现水的神奇之处,非常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思维向抽象概括的思维发展。不仅有益于从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对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比较深远的影响。课堂有四大亮点:1、小组活动逻辑简明。2、教师有意识地注重学生对现象的事实性描述。3、教师能将活动引向生活,自然随情。4、充分训练了三年级学生的观察、记录、语言表达能力。两位老师的点评很精彩,分析很透彻、实在,也给各位听课老师带来了新的启发。


引领:精益求精

最后,三井实验小学的陈国强校长对活动做了总结性的发言。他对本次呈现的两节课能“立足儿童立场,发展科学素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概括了这两位老师课堂的亮点。马老师课堂的四大亮点是:人人能做的科学研究、关注儿童体验、立体的呈现力的效果、有结构有深入的推进课堂。周老师的课堂的四大亮点是:趣味之中显神奇、不经意中见精心、类比之中找本质、挑战之中练思维。同时,陈校长也鼓励其他老师就以上几个方面对这两课进行不同的尝试,希望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奔牛实验小学供稿   图:王晓娟  审核:姜彩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