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4-2025学年 下学期 第20周 2025年06月29日
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冬至相约西湖边 “千课万人”文化宴
发布时间:2018-12-11   点击:1018   来源:原创   作者:张静芳


2018年11月8日—11日,常州市奔牛实验小学朱敏,吉梨炎、解鑫、颜琳赴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思维发展与素养生长”高峰论坛活动。在教育的一片天空下,来自五湖四海的几千名小学数学教师们在浙江黄龙体育馆齐聚一堂。这次给我们带来精彩分享的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员,正高级教师吴正宪、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松、张齐华、华应龙、江萍,俞正强等等......精彩纷呈的课堂、妙语连珠的讲座给所有人带来了一场真正的学习与熏陶之旅。   

华应龙老师的《我不是笨小孩》引领孩子们经历遇到难题,束手无策,“投石问路”,柳暗花明的过程,由表入里、窥真探奥的心智历险,是激疑生惑、层层解蔽的发现之旅,是峰回路转、攀高望远的“登山运动”,是不求速胜、(却)后劲十足的“范例研学”,正应了一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华老师的课是把学生引向思维境域、并推动他们不断向思维更深处漫溯的深度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成就人人的“真学”课堂。

刘松老师的课堂能溯学生知识之源,能力之源,立足于培养学生应对未知和未来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的学习真正的发生!刘老师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主的学会“分数的读写”,通过写一写,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比一比丰富的活动体验来理解“分数的意义”,带领学生从生活中的感受走向纯数学的世界,在比较观察中学会数学思考。让学生能真正地学会学习!刘老师在课堂上不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较容易的知识点可以自主学习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敢于提问,并通过同伴讨论来解决。回顾整节课,刘老师都能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权真正还给学生,机智幽默的大家风范不光感染着学生,同时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中总是温柔的给学生说不急,不急,关注到每个孩子,留出充足时间给孩子独立思考,共同讨论。她非常懂得儿童的世界,她的教学是不给学生留笔头作业。她也非常注重换位思考,站在儿童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需求,注意开发、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在《归一问题》这课中,她先选了三个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去发问,去探究解决。老师就边巡视边提示,搜索素材。吴老师搜索素材有三个妙招:1.激将法,如:你就只有这个方法了吗?你还有更高的方法吗?2.借鸡生蛋(你这种方法别人已有了,看看还有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吗)3.自己下蛋。(老师自己想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让学生引发思考,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好的,中等的,差点的学生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这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最后,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全新视野的数学课《沉默的数据》,课堂以二战飞机加固的故事开始,逐渐引出“沉默的数据”,课堂中围绕“零差评”、“一票难求”、“上学无用”这三个话题展开讨论。这节课不仅带着孩子们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大数据时代中的各种信息,更让老师们能通过这节课审视自己的教学:面对瞬息万变的知识爆炸时代,如何把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具有指向未来的素养的公民。让我们深刻地体悟到: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更理性。整节课不仅有学生的探讨和深思,更有不同角度的反思与延伸,正如张老师讲座中所言,或许在今后的很多时候,很多方面,都会去思考那隐藏的“沉默的数据”。

四天的学习充实而又短暂,在这几天里,我们与大师有了近距离的接触,领略了他们的风采,学习了他们的经验,吸取了点滴的智慧。教授们精彩的讲座,老师们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新型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我们的脑海里刻下深深的印记。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结束,而是真正的开始。我们深信,这次学习之后,我们一定会成为更好的教师。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奔牛实验小学供稿  图文:颜琳  审核:姜彩美)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