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河畔的奔牛得名,出自神话故事。据《舆地记》载:“汉时,有金牛出山东石池,到曲河,入栅断其道,牛因骤奔,故名。”奔牛是武进三大古镇之一,汉朝时得名,距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誉称“邑西巨镇”。
《高山流水》,汉族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这千古流传的故事据说也发生在运河边。
奔牛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曾有许多 历史遗迹。今天奔牛老街仍保留有青砖黛瓦吊脚 楼,古井古桥木牌门,是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 家的格局。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与皇 太后南巡时曾在奔牛叶家码头上岸,驻跸(即皇帝 的车驾行列驻扎地)在奔牛叶家村营盘。当时营盘 在奔牛叶家庄东,即今陈巷村委叶家村附近,营 盘左绕德胜河,右环孟渎(老孟河),大运河在其前;营盘占地约25亩,计东西长60丈,南北宽25丈。乾隆是一位文武全才的皇帝,他自称是“十全老人”,乾隆在奔牛叶家村营盘曾令武士习射。习射是满洲八旗子弟的基本功,这次比试,武士们的基本功还相当不错,竟十有九中。乾隆在奔牛很高兴,他亲笔题诗一首:“舣棹河滨早,抨弦弓手调。振声皆有度,连中岂须骄。问俗来南国,诘戎重本朝。从行诸将士,慎尔勉勒劳。”奔牛士绅曾将乾隆手书勒石立于三里庵中,惜今碑已不存。
叶家码头以前是装卸粮食的码头。有一位大户叫叶海万,他拥有一个巨大的粮仓,因为日本侵略,全都烧成废墟,据说废砖废瓦全都堆成了小山。
同学们采访到一位老爷爷,听他说:2003年以前,从叶家码头到对岸去,都需要渡船摆渡。可是,从2004年12月份,叶家码头大桥建成通车了。该桥建成后,终于结束了京杭大运河奔牛段摆渡的历史。
现在的叶家码头依然船来船往,非常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