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运河生态文化宣讲2《龙城运河的传统文化景观》
发布时间:2020-06-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陆霞

            龙城运河的传统文化景观

     同学们,知道吗?常州又称龙城,历史上位于吴国的中心区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辖区内缺山少湖,但河网密布,孕育了以城市运河文化为典型的常州文化及其水文化体系。

        运河两岸成为经济、文化繁荣地带

        大运河未开通前,吴文化是常州文化的内核与主线,吴文化本身就带有浓烈的水性,具有醇厚绵密、多愁善感、情理交融、柔中含刚等特点。京杭大运河苏南段的开通,刺激了常州与南北经济的联系与文化的交流。经济是基础,是产生一切文化现象的根源,长期以来运河的最主要功能便是航运直到20世纪80年代,运河在常州依然肩负着运输的重任依靠运河及本地区作为转运中心的地位,常州的商业日益繁盛,市场体系日益完备。运河成为常州历史进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平台。

        常州也是自有漕运以来漕米的转运中心,粮食市场发达,有米市和豆市两大粮食市场,粮行与米店主要集中在小市河(后称米市河),豆市则归到西市河(后称豆市河),以此为中心形成了兴旺的商业市场。市区运河边的西瀛里、青果巷、表场、篦箕巷、双桂坊等处店铺众多,集市贸易十分兴隆,带动了整个常州地区经济的发展,运河边的服务业,如酒肆茶楼旅店等也非常兴盛,方便了南来北往的商贾与外来人员。经济发展扩大了行业规模与种类,行业文化也随之形成,如粮食市场有其特定文化礼仪与规矩,服务行业有其相应文化价值观及其行为规范,店堂中店小二接待客人的方式具有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有其一整套的流程与要领。

        常州有较理想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水平,自古以来就成为人们向往或迁居的地方之一,如南北朝时期许多北方文人南迁;宋朝时杨时和苏轼对常州的热爱及对常州文化的影响;明代学者唐顺之的横空出世,促成了常州学术文化的成熟;清朝则是常州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诞生了常州流派文化,如常州学派、常州诗派等。运河之畔的城居模式亦成为解释常州出现众多文人精英与名人望族的重要原因,以青果巷与白云溪为典型。可以说,运河经济与运河文化使常州成为一座经济富庶、教育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荟萃的江南历史名城。

        运河民间文化也很发达,如上世纪上半叶,常州老东、西门都设有剧场,锡剧大师梅兰珍、王兰英、吴雅童等早年都曾在此常年演出,给老年常州市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戏迷、票友众多,戏剧市场发达,丰富了常州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正是有了常锡地区特有的水文化,才会滋生出圆润香糯、刚柔相济、水乡生活气息特浓的戏曲奇葩——锡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