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2019年4月15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印发并实施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认识节水的重要性,大力推进生活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
节水型社会呼唤节水型校园,我们要形成节水约的意识和环保的理念,把节水活动真正地融入生活,让节水不再仅仅停留在短暂的实践之中,让节水的意义得到真正体现和发挥。
二、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节水的意义。
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参与,养成节水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
1、对自己的新发现有喜悦感和成就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和交流的乐趣。
2、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学会分享,学会协作,学会尊重,学会彼此心灵上的美的沟通,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体现出21世纪新的人才观和价值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多渠道获取、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在操作中学会观察、分析;在实践中体现创新精神;在感悟和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活动准备
1、组织三年级各班针对班级用水情况展开调查。
2、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围绕自己的任务,分头展开探究,分小组整理汇报资料。
3、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搜集、筛选信息。
4、每班选出主持人和组长,负责汇总资料,用多种表现形式准备交流。
5、进行“节水”宣传活动。
四、活动时间 一个月
五、活动过程
一、简单介绍活动背景、主题,准备汇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加强监督管理,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大力推动节水制度、政策、技术创新,加快推进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为建设生态文明校园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老师和学生,如何创建节水型校园呢?我们对此进行了学习和探究。我们三年级同学各班通过试验、上网、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等途径对班级用水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下为部分研究成果:
二、各班汇报研究成果。
1、汇报“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和用杯子接水用水量对比”的实验。
实验名称 | 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和杯子接水用水量对比 |
仪器 | 2.5升的饮料瓶5个,量杯5个,闹钟一个。 |
步骤 | 打开水龙头,连续放水30秒,用2.5升的饮料瓶接水。 |
数据 | 30秒共接水约6升,杯接水,3杯水约0.6升。 |
分析结论 | 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比用杯子、脸盆接水浪费约十倍水。 |
2、汇报“漏水的水龙头浪费的水量”的实验。
实验名称 | 测定漏水的水龙头浪费的水量。 |
仪器 | 2.5升的饮料瓶,闹钟。 |
步骤 | 使水龙头一滴滴地漏水,用2.5升的饮料瓶接水,并记录时间。 |
数据 | 半小时漏水约1升 |
分析结论 | 漏水的水龙头,一天漏水48升,一年约浪费水17吨。 |
3、介绍生活中的节水妙招。
(1)、水果用盆洗。有些较小的水果,数量较多的水果,如果用盆子盛水先洗一遍,再到水龙头上冲一冲,比一直开着水龙头洗要节约很多水。
(2)、洗澡时间断放水淋浴。天热了,大家每天要洗澡。洗澡时如果关掉水龙头擦香皂,洗一次可节水60升呢!
(3)、普通洗衣机使用得当也能节水。衣物用洗衣机洗涤,要满桶再洗,若分开两次洗,则多耗水120升。洗衣粉要适量投放,不能放太多了。内衣裤、袜子等小件衣物建议用手洗。
4、展示本班的研究成果:电脑小报。
三、宣传活动。
1、为了在学习、生活中更深入地体现节水的意识,老师宣布进行节水宣传设计。
2、各班学生将“节水”的思想火花传递给身边更多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