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范丽萍:常州市师德模范
——常州市师德模范范丽萍老师事迹介绍
发布时间:2008-09-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佚名

 

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奔牛实验小学,有一个神采飞扬的青年女教师,她的名字叫范丽萍——武进区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武进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她从教18年来,一直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默默工作,辛勤耕耘,用青春和爱心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一切为了孩子”、“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两句话是她的教育教学格言。

    一、以学生为主体, 教书育人 ,播洒爱心。

   奔牛实验小学教师有一句座右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错,范丽萍平时就是这样做的。她时刻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出发点,处处留意,时时关心他们,用爱心、童心去把握孩子们的心理,用细心、耐心去关心教育他们,使今天幼小的蓓蕾,成为明天绚丽的花朵。她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兼大队辅导员。工作中,她面向全体学生,善于发现并赏识孩子的闪光点,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是一颗美丽的星星。她的班主任手记《为孩子撑起爱的天空》于20001月发表于《武进日报》。她所撰写的《别让清泉从指缝中流走》在区“我的教育故事”中获奖。她1996年获得了武进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光荣称号,2000年被评为武进市优秀班主任,曾经四次受市政府嘉奖。她在担任“绿源中队”的班主任时,带领全班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地球村环保活动。在义卖活动中,她们班的义卖款总是最多;在宣传活动中,她们的口号总是最响;在回收物品时,她们的货总是堆得最高……因此,她所辅导的“绿源”中队在2003年被评为武进区“特色中队”。

二、以创新为起点,开展活动,培育新苗。

范丽萍老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队辅导员。十八年来,她坚持不懈地协助学校开展各项科技教育工作,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富有创造性的科技活动,辛勤培育科技新苗。在各种科技活动中,范丽萍不但能够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而且能有的放矢地举办科普讲座,讲授小发明技法,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发明展览,介绍优秀发明作品的创作思路。形式各异的活动,使孩子们大开眼界,也消除了他们对搞发明创造的畏难情绪,提高了科技素质。同时,她还善于调动集体智慧,组织集体攻关,增强集体观念,引导学生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

因此就这两年,她所辅导的班内学生就获得了许多荣誉:黄佳浩在2004年获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小学组二等奖。潘佳鹏与黄佳浩在小哥白尼杯2004年常州市中小学环保系列活动小学生环境知识竞赛优胜奖。王豪晔在2005年获第三届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二等奖。唐鑫叶、江超在2005年获第三届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二等奖。陈鹏、黄远、王书君在2005年获第三届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三等奖。张一帆、巢翊钧在2006年获常州市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二、以教学为天职,勤于钻研,善于总结                      

范丽萍工作以来始终奋斗在教育第一线。她工作勤勤恳恳,作风踏实,一直是教师心中信任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她认为上好课是老师的天职,课堂上她努力做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各项素质明显增强。“把金钥匙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开启智慧之门”。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她每学期都要为校内外教师上公开课,在她的课上,气氛活跃,学生们敢想敢说,把上课当作一件乐事。当人们向她询问教学经验时,她总是谦虚地说:“我觉得旧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打破,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必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教师的责任是把钥匙交给学生,告诉他们怎样开门,要相信孩子们是能够登堂入室的,我们教师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所教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在历次考试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赢得了领导和家长的好评。

   多年来,她每年在校级及以上范围开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2001年所执教的《恐龙》一课在武进市省、市级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研究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2003年在武进区省级实验学校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优活动中获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武进市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又被评为武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区优秀青年教师。

她不仅在课堂上勇于创新,而且善于在理论上总结提高。她深信教育科研是实验小学立校之本,是自己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的有效途。她1998年参加了市级作文研究课题——“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指导学生的习作有十几篇在全国、省、市级报纸上发表或获奖。2001年撰写的论文《小学作文教学的忧思与对策》获江苏省“森达杯 教海探航”征文三等奖,2001年《我的作文批改》伙“全国首届百家杯”征文二等奖。2001年参与了省级课题——“指导学生建构自主创新性学习策略的研究”又喜结硕果。《模糊处理与创新教育》、《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多媒体使语文与其它学科间的综合更和谐》等论文多次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在奔牛实验小学这块教育的沃土上,她一天天地成长起来。展望明天,相信她将沐浴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