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加强学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教学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校特试行基于网络环境的集体备课方式。
操作办法:
1.我校的备课模式为“集体备课→平台交流→个人增减→课后反思→再交流”。本执行方案按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集体备课→主备人备课发帖→教师阅读教案、修改、下载→上课→ 课后反思回帖
2.具体操作办法详细解读。
(1)集体备课。学科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召集本级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确立教学目标,大体设计教学过程,让每一位老师对所教教材心中有数。
(2)主备人备课发帖。讨论教材后,确定教案主备人,由主备人负责设计好教学过程,写好教案初稿,上网发布或下发给同教研组老师。
(3)同级组老师阅读、下载、回帖或在教案上修改。同级组老师课前及时阅读教案,针对具体的教学环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及时回复。阅读后,一定要下载教案,也可以在下载后的教案上进行修改,做好上课准备。
(4)上课。所有老师必须带着修改后的教案进入课堂,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位学生、每一堂课均有所得益。
(5)课后反思,及时回帖。课后,结合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教师认真整理自己的教案,对教案预设中疏漏内容或者针对课堂中产生新问题、新设想重新发布到网上,供同级组老师参阅、借鉴。
(6)电脑备课是一个交流平台,主备人发主题帖,跟帖为三项内容:①个人设计;②对主题帖或他人设计进行评价及提出研讨问题;③个人反思。
说明事项:
1.教务处将时刻关注集体备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会加强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与检查。
2.各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开展情况将纳入学期的教研组、备课组考核的内容。
3.此操作办法将于2007年3月18日起执行。
教务处
200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