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 事 漫 记
卢志强
奔牛实验小学百年华诞了,我从不谙世事的无知青年到两鬓染霜的花甲老人,伴随她从1960年到上世纪末风风雨雨四十个春秋,见证了她又小到大、由旧变新、由衰而盛、由弱及强的历程,我甚感欣慰!
回忆和奔小一起走过的日子,虽然琐碎、细小、甚至不足挂齿,但多年以后,细细咀嚼回味,感觉是那么温暖和难忘!
那是个纯朴的真情年代,刚开始我担任语文和数学两门主课,周课时24节。1963年,我还曾奉命语数包干一个班五年一贯的教改试点任务。当时,由于特殊的政治背景的影响,学校“停课闹革命”,我们学校
七十年代初,当时由于教师紧缺,学校要求我改教体育。我感觉这是“能者多劳”,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和重用。虽然我不是专职体育老师,但凭着健康的体魄和十足的干劲,我就这样一干就是到退休!做了体育老师,我每天很早就起床,带领运动员训练。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数九隆冬,操场上都会有我带领运动员训练的那道独特而持久的风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73年,我将女篮带上了江苏省首届小篮球赛场。并且实现了武进县体育集体项目在地区赛事中金牌零的突破。奔小体育也从此在社会上有了影响。我也因此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专职体育老师。
那个时代,学生的刻苦也不可与同日而语。记得75年的冬天特冷,连续几天大雪气温降到零下十度,可早晨六点训练,运动员照常一个不缺,让我深受感动。81年暑假,在一次集训中,运动员张榴红不慎脚碰到钉子上,由于没有及时治疗而红肿溃烂,浓血直流。但她仍忍痛坚持训练。虽然做法绝不可提倡,但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却值得赞扬。试想,在她后来入选国家队又成为“国际级运动健将”,屡夺亚洲桂冠、世锦赛铜牌的诸多荣誉中,难道这精神不包含其中?
过去学校到了农忙季节就放忙假,而且劳动课还要带队到实验地劳动。有一次劳动课上,要求带领学生把倒在地垄上的一堆堆夹着完整猪粪的圈肥分散开来。刚到现场就有学生捂住鼻子。我们没有工具,毫不犹豫挽起袖管动手就扒。无声的命令带动孩子立即干了起来。不到一上午,我们就完成了一块两亩地的任务。下午换撒沟泥便较顺利。
记得还有一年深秋,我们用一下午把远在罗溪机场附近定做的两个教室课桌凳蚂蚁搬泰山般搬了回来。还到东桥村搬回一批做篮球板的旧棺材木料。至于平整操场,挖沙坑,树球架等都是师生一起自己动手完成。虽然苦了点,累了点,但是苦中有乐!而且这种乐趣现在回味起来是那么亲切!
这些现在听起来好象是一些痴人说梦的陈词滥调。不过,全是真话!亦绝无厚古薄今之意!只是到退休了,心中总藏有一份牵挂:愿教育能回归“原生态”,真正还灵气和个性于学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关链接:
卢志强,男,奔牛实验小学原副校长,1960~2000年在奔牛实验小学任教。所训练的学校女篮在区、市、省级屡获冠军,曾为上级运动队输送了张榴红、谭群圆等多名体育人才。1981年被评为全国体育优秀教师,1990年被评为全国农村优秀体育教师,江苏省体育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