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金台情愫系列文章三-----一次难忘的教改试点
发布时间:2006-12-1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佚名

一次难忘的教改试点

杨静梅

19542月,我到奔牛小学(现奔牛实小)任教时,正是青春年华,离开时却已是满头白发。我爱你,我亲爱的“娘家”,你给我留下了无数美好的、难忘的回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搞五年一贯制试点工作,前后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

19606月,我校被定为江苏省五年一贯制试点学校,全校师生无比振奋。这任务既光荣又艰巨。当时我们学校条件十分简陋,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团结和谐、勇挑重担的领导班子和富有朝气、踏实肯干的教师群体,堪称“得天独厚”。小学试行五年制,是一项新生事物,所以试点工作困难重重,没有现成的教材,缺乏成熟的经验,事事都得自己去闯、去摸索。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同时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取经。那时教学研究之风盛行,每年寒暑假都要集中学习、备课,钻研教材,有时集中在镇江,有时汇聚在常州。虽然整个假期得不到休息,可大家依然兴致勃勃,毫无怨言,还为自己有这样好的学习计划而感到庆幸呢!那时,试点学校相互学习,互相听课是常事,我们经常组织老师去南师、锡师附小、宜兴、丹阳、常州等试点学校听课学习。每次到兄弟学校,我们总爱提前到听课学校,先到各教室去转转看看,看教室布置,看“学习园地”,看“少先队角”,看学生作业,与学生交谈,像蜜蜂采蜜一样吸取人家的长处;同时也邀请兄弟学校来校指导。记得有一次,为迎接外省市学校来校活动,我们不仅开了公开课,同时还举办了教改成果展览,展出了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成果,自制电化教具,教改试验总结……全校老师废寝忘食,整整忙了三天三夜,却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为了开好课,我们非常重视发挥集体智慧,除同教材老师集体备课外,还要轮流上课,请领导和教研组全体老师听课、提意见,让开课老师取长补短,做到精益求精。

教改中,我们时刻不忘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体育工作、少先队工作、文娱活动等都能井然有序地落到实处。女子小篮球队一直是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曾获得过县、地多次冠军和省亚军,所以奔牛实小的女子篮球队远近闻名。群众体育也开展得红红火火,尽管当时校舍紧、经费缺,但仍设有一个乒乓室,并千方百计地利用操场周围,校园墙角砌了不少水泥乒乓台,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跳集体舞,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做到雷打不动。少先队工作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大队活动面向全校,行动统一,主题鲜明,场面宏大;中队活动针对实际,各具特色,寓教于开开心心的活动之中。想起当年的情景,真有赏心悦目之感。

1969年五年一贯制在全县推开,直至1983年小学学制又恢复为六年,前后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都已白发苍苍,步履蹒跚,但是只要回想起搞五年制试点工作时那勇于创新,团结实干的日日夜夜,顿时神采飞扬,仿佛自己又焕发了青春活力。直到现在,我们仍为学校能列为省五年一贯制试点学校之一,并取得一定成绩而自豪,同时也铭记着当年重视、关怀和大力扶持这一新生事物的各级领导。

五年一贯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自始至终实施下去,但是搞试点工作时那种革命热情,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相关链接:杨静梅,女,奔牛实验小学原副校长,1954年至1986年在奔牛实验小学任教。曾当选为武进县第一、二届人大代表,第一届苏南地区政协代表,并于1956年参加武进县优秀教师代表会议。离休后曾任原武进市离退休协会理事、副会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