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奔牛实验小学教学工作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05-01-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校长室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原来的一些以教师为中心的、为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服务的管理制度,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为此,我校结合各学科新课程实施的目标要求,对原来制订的教学“五认真”进行重新修订和补充。

一、     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位教师都要十分重视备课工作。

1、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标重心应定位于学生的发展。要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适度的要求。要突出态度、情感、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把方法、习惯纳入教学目标,体现知识、能力、情意三方面的有机整合。要注意面向全体,兼顾学生差异,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陈述要做到有条理和具体,使得预期的行为或能力清晰、具体。

2、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决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应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组合和使用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3、教学过程的设计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探索的过程。

4、教学方式及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式的设计也应以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寻求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重视学生操作实践活动的设计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的设计。

备课形式:

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具体做法如下:先由主备者写好下周教案初稿,印发给每一位执教老师,在教研组集体备课时,主备者先谈自己的思路,再由同教研组老师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执教老师集众人智慧,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在教前、教中、教后不断地修改和充实教案。集体备课记录在每次集体备课结束后及时交教务处审阅。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和中心环节,是实施课程计划的主阵地,我们应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取得教育教学的高质量。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中情绪饱满、轻松愉快地学习。要多与学生开展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善用激励性的语言,学生的发言即使有错,也要在肯定其勇气的基础上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纠正,严禁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嘲笑。

2、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上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开放的学习环境,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要合理地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尝试探索,关注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做到课堂无死角,无“闲人”。要注意,放手决不是放任,要优质有效地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确有所得,宽松而有格,要严格防止上课的随意性。

3、注重教学反馈。课堂上要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及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目标的修订,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补充教学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4、教师上课要自觉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应做到:

⑴教学语言准确、严密、清晰、简洁、文明、有教育性、有节奏感。恰当地辅之以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⑵板书字体规范,内容简明扼要,有重点,富有概括性、启发性、示范性。

⑶使用教具、学具、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安排实验,应于课前亲自反复演示。课上操作熟练、准确、安全。要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巩固学习效果的有效形式,是展示学生创造性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

1、作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开放性,能起到巩固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作用。

2、要注意体现对各类学生的适应性和挑战性。题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地选择练习,既保证低层次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又使高层次的学生学有创见,有用武之地。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有趣味,能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练习,唤起学生主动练习的欲望。要切实落实减负工作精神,彻底杜绝不负责任的机械性、惩罚性作业。一、二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

4、提倡教师在布置作业前,事先解答或演算,以清楚掌握作业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学生完成的可能性。

5、布置作业应向学生提出严格明确的要求。对作业字迹、书写格式、完成时间等要交待清楚,并教育学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6、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学生作业必须及时作出评价,及时反馈。评价作业的方式应多种多样,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有成功感和满足感。对学生作业中的独到见解,要倾听学生分析理由,正确的要大张旗鼓表扬,错误的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帮助其及时订正。教师评改时要体现出教师的示范作用,评改字迹要工整规范,评改符号要统一规范,并写清评改日期。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途径,是实行分类指导、提优补差不可缺少的一环。

1、辅导要以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和参加集体活动为原则,不得占用晨会、上操和上其他课时间。

2、辅导要有针对性,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促进发展,培养专长;对中等生要激发兴趣,促进优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鼓励和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克服自卑感,端正学习态度,在进行知识补差的同时,加强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引导他们不断进步。对学习困难学生辅导,人数应是很少量的,要杜绝课后对全班或大多数学生集体补课。

3、辅导的形式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可采用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组织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导必须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有记载。

4、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他们的特长。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

五、质量测评

质量测评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不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情况定位,是为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信息和依据,促使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有兴趣。我们应积极改革测评制度,使测评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1、测评内容。既要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量,也要有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因素的测量;既要考查口头、书面表达,也要考查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要有考查学生个体的试题,也要有学生合作完成的试题。要能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2、测评方法。测评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所以,要特别重视测评过程,而不仅仅是它的结果。应采取多渠道、多角度评价的方式,日常评价、阶段评价、期末评价有机结合;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全面考虑,力求使评价科学、公正。为打破学生对测评的恐惧感,测评项目可实行大范围、多选题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于一些开放题,测评答案不搞标准化一刀切,只要学生的答案有理由,就应给予肯定。

3、成绩评定。为淡化测评的选拔功能,使测评成为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综合测评结果不搞百分制,不排名次,设定等级时不给学生贴上“不合格”、“差生”等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标签,要多用欣赏、激励性的语言和标志。提倡学生一次测评不理想,给予再次或多次测评的机会,直到学生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为止。

  

1:奔牛实验小学、奔牛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教者

 

学校

 

班级

 

科目

 

教学内容

 

教时

 

级别

 

日期

 

研究课题

 

A

指标

B

指标

C级指标

评价

 

 

20分)

1、勤观察、乐倾听,善吸纳,积极获取各种信息。

 

    综合评价时:总分85以上为优秀,8575为良好,7560为一般,60分以下为较差。

2、主动提出问题,大胆质疑。

3、认真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出独立见解。

4、积极参加讨论,善于补充和完善同学的发言。

5、积极操作,认真参与学习活动,大胆尝试。

6、乐于合作,勤于交流,协调发展。

7、勇于拓展知识,在学习中创新。

20分)

8、尊重老师,尊重同学,与老师、同学的合作交往意识强。

 

9、主体意识强,学习过程精神专注,情绪高昂,气氛热烈。

10、善于发现,善于归纳,敢于表达,敢于否定。

11、富有想象,创新意识强。

20分)

12、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学习水平高。

 

13、学习兴趣浓,创新意识强。

14、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10分)

15、尊重学生人格,善于激励学生。

 

16、善于组织和引导,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并提供激励和帮助。

10分)

17、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18、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形成“我要学,我能学好”的心理环境。

20、创设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环境。

21、针对学生差异,实施有层次的教学,根据学习情况,随时调节教学。

20分)

22、正确理解教材,活化教材,针对实际制定教学目的。

 

23、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24、及时反馈学习信息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流程。

25、重视过程,指导学生不断提高基础学力,促进发展。

26、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

定性描述:(包括实施课题研究方面)

 

                                           

综合

等第

 

评价人:

 

 

 

 

 

 

 

 

 

 

 

 

 

 

 

 

 

 

 

 

 

 

 

 

 

 

 

 

 

 

 

 

 

 

 

 

 

 

 

 

 

 

 

 

 

 

 

 

 

 

 

 

2             行政人员随堂听课记载

教者

 

学科

 

班级

 

上课内容

 

日期

 

简要

评价

 

综合

等第

 

听课人

 

注:该表请行政人员集体听课后及时填写,并于当日交教务处存档,以备考核参考。

 

 

3:

学生作业评价标准

教师工作:

1、及时批阅作业(一般作业在学生下次作业前、作文两周以内)。及时为“好”;比较及时为“较好”;出现不及时批阅为“一般”;两次以上不及时批阅为“较差”。

2、批阅格式规范(批阅格式见各学科教学常规,作文有眉批或总批),判作业后写日期、有成绩、有恰当的批语为“好”;某项没达到要求为“较好”;两项不符合要求为“一般”;批阅不认真,存在问题较多为“较差”。

3、批语要尊重学生人格。经常有激励性的批语,体现尊重学生,并且有批语特色,为“好”;批语能激励学生,体现尊重学生为“较好”;出现有损学生人格的语言或以作业惩罚学生为“较差”;其他情况为“一般”。

4、所留作业注重能力培养,讲究方法,不留枯燥的作业:达到要求为“好”;基本达到要求为“较好”;存在一些问题为“一般”;没有达到要求为“较差”。

5、作业量适度,讲究实效:达到为“好”;只作业量适度为“较好”;偶尔作业过量为“一般”;经常作业超量为“较差”。

6、书写工整,字迹规范,书写漂亮:达到为“好”;基本达到为“较好”;只书写工整为“一般”;既不工整,字迹也不规范为“较差”。

学生作业:

1、书写干净、工整,字迹规范,有相当数量学生书写漂亮。90%学生达到要求(学生书写漂亮约占三分之一)为“好”;80%达到要求(学生书写漂亮约占五分之一)为“较好”;已有六分之一的学生作业潦草、不规范为“较差”;其他为“一般”。

2、错误率低,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学习能力。达到为“好”;基本达到为“较好”;错误率较高为“较差”;其他为“一般”。
  3、改错及时为“好”;比较及时为“较好”;经常不及时改错为“较差”;其他为“一般”。
 

 

学生作业评价表          评价人:       年 月 日         

学科

 

班级

 

教师姓名

 

职称

 

 

全班人数

 

受检学生人数

 

 

作业类别

 

评价作业总本数

 

 

评价内容

自评

他评

 

较好

一般

较差

较好

一般

较差

教师工作

及时批阅作业

 

 

 

 

 

 

 

 

批阅格式规范(作文要有眉批或总批)

 

 

 

 

 

 

 

 

批语尊重学生人格

 

 

 

 

 

 

 

 

所留作业注重能力培养,不留枯燥的作业

 

 

 

 

 

 

 

 

作业量适度,讲究实效

 

 

 

 

 

 

 

 

书写工整,字迹规范

 

 

 

 

 

 

 

 

学生作业

书写干净、工整,字迹规范,有相当数量学生书写漂亮

 

 

 

 

 

 

 

 

错误率低,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学习能力

 

 

 

 

 

 

 

 

及时改错

 

 

 

 

 

 

 

 

总体

情况

评价

方式

作业总量(本)

优秀作业数量

(本)

较差作业数量

(本)

突出的优点

 

自评

 

 

 

 

 

他评

 

 

 

 

 

结论

教师工作态度

学生学习习惯

学生作业质量

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

 

认真

较好

一般

较差

较好

一般

较差

较好

一般

较差

 

 

 

 

 

 

 

 

 

 

 

 

 

评价时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