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教学工作管理要求
发布时间:2004-09-0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bncq

教学工作管理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原来的一些以教师为中心的、为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服务的管理制度,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为此,我校结合新课程实施的目标要求,对原来制订的教学“五认真”进行重新修订和补充。

一、        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位教师都要十分重视备课工作。

1、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标重心应定位于学生的发展。要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适度的要求。要突出态度、情感、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把方法、习惯纳入教学目标,体现知识、能力、情意三方面的有机整合。要注意面向全体,兼顾学生差异,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陈述要做到有条理和具体,使得预期的行为或能力清晰、具体。

2、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决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应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组合和使用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3、教学过程的设计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探索的过程。

4、教学方式及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式的设计也应以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寻求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重视学生操作实践活动的设计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的设计。

备课形式:

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具体做法如下:先由主备者写好下周教案初稿,印发给每一位执教老师,在教研组集体备课时,主备者先谈自己的思路,再由同教研组老师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执教老师集众人智慧,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在教前、教中、教后不断地修改和充实教案。集体备课记录在每次集体备课结束后及时交教务处审阅。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和中心环节,是实施课程计划的主阵地,我们应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取得教育教学的高质量。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中情绪饱满、轻松愉快地学习。要多与学生开展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善用激励性的语言,学生的发言即使有错,也要在肯定其勇气的基础上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纠正,严禁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嘲笑。

2、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上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开放的学习环境,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要合理地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尝试探索,关注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做到课堂无死角,无“闲人”。要注意,放手决不是放任,要优质有效地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确有所得,宽松而有格,要严格防止上课的随意性。

3、注重教学反馈。课堂上要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及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目标的修订,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补充教学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4、教师上课要自觉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应做到:

⑴教学语言准确、严密、清晰、简洁、文明、有教育性、有节奏感。恰当地辅之以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⑵板书字体规范,内容简明扼要,有重点,富有概括性、启发性、示范性。

⑶使用教具、学具、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安排实验,应于课前亲自反复演示。课上操作熟练、准确、安全。要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巩固学习效果的有效形式,是展示学生创造性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

1、作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开放性,能起到巩固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作用。

2、要注意体现对各类学生的适应性和挑战性。题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地选择练习,既保证低层次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又使高层次的学生学有创见,有用武之地。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有趣味,能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练习,唤起学生主动练习的欲望。要切实落实减负工作精神,彻底杜绝不负责任的机械性、惩罚性作业。一、二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

4、提倡教师在布置作业前,事先解答或演算,以清楚掌握作业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学生完成的可能性。

5、布置作业应向学生提出严格明确的要求。对作业字迹、书写格式、完成时间等要交待清楚,并教育学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6、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学生作业必须及时作出评价,及时反馈。评价作业的方式应多种多样,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有成功感和满足感。对学生作业中的独到见解,要倾听学生分析理由,正确的要大张旗鼓表扬,错误的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帮助其及时订正。教师评改时要体现出教师的示范作用,评改字迹要工整规范,评改符号要统一规范,并写清评改日期。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途径,是实行分类指导、提优补差不可缺少的一环。

1、辅导要以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和参加集体活动为原则,不得占用晨会、上操和上其他课时间。

2、辅导要有针对性,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促进发展,培养专长;对中等生要激发兴趣,促进优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鼓励和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克服自卑感,端正学习态度,在进行知识补差的同时,加强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引导他们不断进步。对学习困难学生辅导,人数应是很少量的,要杜绝课后对全班或大多数学生集体补课。

3、辅导的形式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可采用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组织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导必须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有记载。

4、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他们的特长。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

五、质量测评

质量测评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不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情况定位,是为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信息和依据,促使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有兴趣。我们应积极改革测评制度,使测评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1、测评内容。既要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量,也要有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因素的测量;既要考查口头、书面表达,也要考查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要有考查学生个体的试题,也要有学生合作完成的试题。要能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2、测评方法。测评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所以,要特别重视测评过程,而不仅仅是它的结果。应采取多渠道、多角度评价的方式,日常评价、阶段评价、期末评价有机结合;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全面考虑,力求使评价科学、公正。为打破学生对测评的恐惧感,测评项目可实行大范围、多选题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于一些开放题,测评答案不搞标准化一刀切,只要学生的答案有理由,就应给予肯定。

3、成绩评定。为淡化测评的选拔功能,使测评成为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综合测评结果不搞百分制,不排名次,设定等级时不给学生贴上“不合格”、“差生”等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标签,要多用欣赏、激励性的语言和标志。提倡学生一次测评不理想,给予再次或多次测评的机会,直到学生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为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