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牛实验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一、课前准备
1、 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理念,明确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2、 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并熟悉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掌握相关年级的教材,理解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理清全册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侧重点,挖掘全册教材发展学生情感、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素材,弄清全册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学期末应使学生达到的要求。
3、 全面了解学生。要经常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状况及有关的思想动态,掌握任教班级中“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分布情况,搞清学习困难学生的致差原因。
4、 制定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内容、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教学进度安排。
5、 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具和学具。教师应尽可能站在学生角度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真审阅、修改教案,精心考虑教学步骤和练习,参加好备课组备课活动,写好备课组备课的中心发言稿或讨论稿。
管理办法:
1、学期初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内成员一起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2、每月底由蹲点领导或教研组长负责检查、考核教师课前准备情况。各备课组任课教师每次集体备课后要及时把中心发言稿和讨论稿交教导处。蹲点领导或教研组长要把对教师的备课检查、考核的情况作好记录和反馈。
二、课堂教学
1、预备铃响起,教师要及时到达教室等候上课。
2、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要求,切合学生实际,并具体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3、教学内容讲授准确、恰当。注意结合学科内容自然渗透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认真实施教学过程,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必要时酌情对教案作现场调整。
5、精巧设问,善于启发,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6、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7、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恰当使用教具、学具。充分运用现有教学设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8、有效地组织练习,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及时反馈,当堂巩固。
9、上课精神饱满,教态亲切;坚持讲普通话,做到语言准确、精练、生动。
10、合理安排板书,字迹清楚、工整,书写规范。
管理办法 :
1、学校领导以及教研组长每月随堂听课考核。
2、每月底所有任课教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教师要认真撰写有质量的教学反思。
三、作业与测评
1、 课堂作业应该在课内完成。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中、高年级平均每天的课外作业时间应控制在15~30分钟内。注意与其他学科协调,防止作业负担过重。
2、 讲究作业质量。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布置一些不同的作业,力求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3、布置作业时应说明要求及注意事项。要教育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独立思考,认真书写,掌握规范的解题格式。
4、及时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不仅要看答案,还要看过程,并做到统一批改符号,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统一订正要求,订正后有批改。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应作简要记录,及时讲评。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作业,可当面批改,给予指导、帮助。
5、成绩考查应重在平时表现,除了笔试,可适当采用口试、操作, 每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一次单元测试。
6、命题必须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努力做到知识覆盖面宽,考查重点与教学重点一致;试题设计科学,题意表达明确;难易适当,题量适中。
7、对测试情况要进行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管理办法:
1、每月底由蹲点领导和教研组长检查、考核作业布置、批改情况以及单元测试情况。
2、各任课教师要按时交所任班级被抽查5名学生的数学练习本和练习册以及单元测试的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材料。
四、课外指导
1、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适时进行“查缺、补漏”工作,要加强个别辅导,辅导时应耐心细致,循循善诱。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供有关书籍、习题,供他们自学、练习,适当给予指导。
3、采用多种形式,如开辟“数学园地”、组织兴趣小组、举行小型竞赛等,培养学生的数学爱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