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奔牛实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常规
发布时间:2008-03-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佚名

奔牛实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常规

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把课程内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落实到每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区教研室学科教学常规要求以及学校的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教学常规。

一、备课

1、教师应认真编写教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教师的备课,要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等材料,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出文本教案,并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前安排好有关学生调查、采访和资料的搜集等事情,不得上无准备之课;每篇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小结、活动延伸、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特别是活动过程是教案的主体,要精心设计对学生活动的指导,要有教学预设。教师要先周备课。

2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3 教师应努力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参加有益的校外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了解和体验。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观察、实验、操作活动;可以结合当地的教学资源,打破教材的单元编排体系及先后顺序进行教学;可与课外学习资源或校本课程资源相结合,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设社会实践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上课

(一)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

1.讨论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   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儿童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儿童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   通过组织儿童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调查活动中,要指导儿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相互交流。调查活动适用于熟悉环境、了解学校及周围的发展变化、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在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和自救、交通安全标志的识别与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利用这一形式。

5.操作性、实践性活动   这类活动包括儿童自己动脑动手的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种植等活动,适用于开展科学探究学习、发展情趣和操作技能、学习实际的劳动本领等方面的活动。小实验、小制作等类型的活动可安排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作为课后的实践或专题活动进行。饲养、栽培等活动一般需要持续较长时间,应加强过程指导,并可与班级、学校的其他活动配合进行。

6.教学游戏   这是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

7.参观访问   这类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各种校外教育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如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以及各种社会设施,访问社区和各种社会人士等。可在了解家乡的变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科学教育以及培养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应用这种活动形式。

8.欣赏   这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也可以是儿童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利用雪景、星空、春色等来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儿童通过讲述同学的优点或自己的成长来欣赏同学和自己的进步等等。

9.练习   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儿童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学会正确的阅读姿势或刷牙方法,自己整理书包等。

10.讲故事  讲故事是以故事情节或主人翁的形象去感染、教育儿童的活动方式。作为教学活动的讲故事可有多种形式,如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个或几个故事;把讲故事与角色表演相结合;举行“故事大王”演讲会等。故事有趣味性和教育性,让儿童能通过故事激发情感,领悟道理。

11.讲授   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分了解儿童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儿童积极性的方法。

(二)上课常规要求:

1、提前2分钟到教室候课,严禁迟到;

2、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教学,杜绝无效课堂。品德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育渗入学生的心灵,摈弃空洞的说教。

3、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尊重学生人格,严禁体罚学生;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禁拖堂。

三、作业布置

   科学地布置作业。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要科学合理,要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要重视布置课外阅读、观察、采访、调查、实验等实践性、生活化的作业。

四、教学评价

1 评价内容。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其具体内容如下:

1)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2)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3)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2、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3、评价方法 

本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有:

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方式、方法,并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创新,使其不断完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