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指导思想:
以上级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为指导,以进一步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校本化、系列化研究》为契机,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不断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常态化、规范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努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工作:
一、定期开展学习培训、交流活动。
1、新学期继续组织对全体教师进行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开展好每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学习或观摩研讨活动。学校在参加市区培训的基础上,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定期组织教师共同研究分析活动过程中的情况,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才智,集思广益。集中培训、课题组研讨、个人自学要紧密结合,以“沙龙式”、“案例式”、“对话研讨式”等学习形式使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理论学习要与实践研究联系起来,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本学期主要学习内容:《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综合实践活动典型案例和活动设计及其它综合实践的相关理论。通过学习,全体教师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方法,进一步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水平,始终保持与新课程同行。
3、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要加强学习,经常收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案例,互相听课观摩,及时交流、互相学习。
4、积极参与不同范围的各种研讨活动,通过、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就共性的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课程管理
1、统筹安排,制定计划。
根据上级要求以及反思总结上学期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落实教师和课时,认真制订好本学期实施计划。同时,要求有关教师在充分进行学生需求评估和同伴交流协商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每个年级都为学生提供若干个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供各班学生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发展实际、内在需要进行相应选择,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同时,每个年级设指导老师、项目老师和协同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2、组织领导,保障落实。
A、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组员由教务处、教科室、现代教育技术处、德育处等部门负责人和各年级综合实践课题组组长组成,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修订,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导、协调工作。
B、三、四、五、六年级成立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设组长一人,组员为该年级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活动,进行研究总结、评价及资料积累。
C、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导师团,由校外辅导老师及全校教师组成,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咨询。
3、课时安排,灵活掌握。
按照课程计划落实好课时,在课表内明确列出。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另外,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充足的时间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4、积极行动,开发资源。
我们要正确指导学生用好《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材料,把它作为课题生成的源泉之一、活动过程的资源之一;指导教师用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把它作为案例学习的材料之一,学习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能合理取舍。各班要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积极利用校内外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春芽地球村大本营”环保活动基地、“奔牛福利院”社区劳动基地、“少年环保林”种植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5、及时总结,积累资料。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重视资料的积累,特别是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组要注意做好活动设计、活动案例的整理工作,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论文评比活动。各班要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用照片等形式进行记录,并在学期末上交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各班要以要求与自由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学生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档案袋存放内容有学习过程材料:方案卡、记录卡、反思卡、实验观察记录、上课笔记、学习总结、心得体会等,还有学习成果材料: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获奖证书等。
三、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经过上一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我们探索出了一些思路,获得了一些成功,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本学期要着重研究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课程门类的归属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门校本课程的具体门类,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本学期将围绕“如何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这一问题开展研究。
2、探究性学习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
引探教学模式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的结合,其宗旨是教会学生学习,从未知到真知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探究,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由于探究性学习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和困惑。本学期,我们将围绕着探究性学习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这一主题来开展研究。
3、课题理论指导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教师实践层次上虽然已有了一定的探索,但理论上还缺乏指导,需要多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教育专家、学者来校作讲座、报告,并且与兄弟学校开展广泛的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交流、研讨。通过活动,使课题组成员及时捕捉前沿信息,开拓视野,进一步形成科学有效的研究实践的思路,给教师以理论、实践两个层面上的指导和帮助
四、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效性,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的顺利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遵循《纲要》倡导的精神,又要有自己特定的评价理念和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对学生的评价要点主要有:对实践活动目标的理解;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与程度;独立意识与合作精神的结合;个人体验的整理与分析;成果的表达与展示;客观性资料的收集与使用,包括学习笔记、访谈记录、课题登记表、参考书和资料、实物成果、统计数据、照片、发言提纲、报告、论文等等。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主要活动安排:
月 份 |
内 容 |
二 月 |
1、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培训。 2、制订本学期校、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实施计划。 3、参加本学期三级课程计划的交流工作。 |
三 月 |
1、参加省级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情况交流研讨。 2、迎接区教育局对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 |
四 月 |
1、组织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评比活动。 2、中心组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学习。 |
五 月 |
1、学术沙龙。 2、参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摩和专题研讨。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级观摩和专题研讨。 |
六 月 |
1、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学生。 2、继续征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和典型案例。 3、全面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