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发布时间:2008-09-0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佚名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活动主题的设计、活动的方式和师生的体验以、活动的评价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加强了学科间的融合,注重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指导思想

以上级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为指导,以进一步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校本化、系列化研究》为契机,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不断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常态化、规范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努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组员由教务处、教科室、现代教育技术处、德育处等部门负责人和各年级综合实践课题组组长组成,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修订,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导、协调工作。

2、三、四、五、六年级成立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设组长一人,组员为该年级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活动,进行研究总结、评价及资料积累。

3、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导师团,由校外辅导老师及全校教师组成,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咨询。

四、课程开设

1、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

2)、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论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2、分阶段目标及内容设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这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四大指定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能相互割裂。 在实践活动中,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其彼此渗透,形成整合。因引,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系列化的理念,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年段进行推进:  

三年级   关心自我

四年级   关心自我      关心他人

五年级   关心自我     关心他人    关心自然

六年级    关心自我    关心他人     关心自然    关心社会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三年级

能根据研究主题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

在教师指导下,能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并进行小课题调查,写调查日记。

能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围绕主题开展社区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和家务劳动。

四年级

能根据研究主题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并进行整理,分类。

以系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指导教师帮助下,进行开题论证,进行研究。

参加假日小队活动,在家长组织下能参加社会实践。

完成一些手工制作及家务劳动,并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完成家务。

五年级

能进行上网浏览,熟练地使用网络工具进行资料搜索、整理、分类。并综合性地加以应用。

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报告。

能组建假日小队,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访问,参加公益活动等

根据主题创意设计相应的作品,能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完整地表达自己作品设计地目的。

六年级

能搜集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分类。熟练地利用网络工具,制作网页来介绍和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

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需要聘请指导教师,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开题、实地调查、资料搜集等一系列工作,撰写课题报告,并进行论文答辩。

以研究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参观、访问、考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地参予社会事务,尽小公民的责任

在研究主题的背景下,以多种形式展现研究成果,开展成果展示会,供他人学习和参观。并能指导他人完成作品。

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选择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主题选择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需要;要富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主题选择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与传统节日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围绕以上目标,在每学期开学初征集教师及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并确定出每个学期的主题内容。

3、课时安排:

按照课程计划落实好课时,在课表内明确列出。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另外,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充足的时间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五、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操作流程

1、活动准备阶段:确定一个主题或项目。

一般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决定,主题下的小课题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2、活动实施阶段:每个主题活动实践阶段一般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1)确定活动的主题或活动的项目;

2)商量、制定活动的方案;

3)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方法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

第二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活动总结阶段:每个主题活动总结阶段一般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1)调查成果整理、统计;

2)学生制作活动的作品、成果;

3)撰写研究报告等。

第二步:(1)组织学生交流作品和活动情况,

 2)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评价。

六、课程评价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习的环节,而是与教师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
、注重评价的宽容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主要活动安排:

月 份

            

 

1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学习培训。

2制订本学期学校、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3、参加本学期三级课程计划的交流工作。

4、参加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

十 月

1、参加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摩和专题研讨。

2、迎接区教育局对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

十一 月

1、参加省级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积累情况的交流研讨活动。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级观摩和专题研讨

十二 

1、学术沙龙。

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网站,及时丰富网站资源。

3、参加区级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交流评比活动。

 

1、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学生。

2、征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和典型案例。

3、全面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4、搜集整理综合实践活动有关材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