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人本化指导策略的研究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课题阶段计划
(执笔:史云芳 林慧菊)
一、阶段研究目标和内容
1、阶段研究目标。
本阶段的研究将把重点落实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人本化的尝试上。
人本化的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促进学生整体性和创造性发展上,即要使学生在身体、精神、理智、情感、情绪和感觉各方面达到协调发展,学生个体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方面也得到和谐发展,使每个学生有“创造性地做任何事情”以及创造性地适应“任何突然呈现在此时此地的情境”的能力和创造性人格,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而我们这儿说的创造性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
相应的,在教学内容上反对片面追求知识教学,而忽视学生人格培养的做法,大力倡导教学内容安排从学科中心转向个体,将促进每一个学生自由生长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基础。教学内容生活化,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注重把文本内容同其它背景资料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注重整合其它学科教学内容
2、阶段研究内容。
①目标设计多元化、人本化。
课堂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通过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料的感受与欣赏,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另外目标设计既有宏观上的整体设计,又有微观上的阶段性目标设计。目标设计要具有一定弹性,可由学生参与、自主选择。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关注到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搞强加式。这样的目标设计,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②教学内容生活化、人本化。
首先,教学内容的确定要适应学生的需要,包括情感发展、认知满足、价值的实现等内部需要,以及在多元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技术、技能、人际交往、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外部需要;其次,教学内容应努力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兴趣,有话可说,激活课堂;再次,教学内容的确定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速率。要提供广泛多样的、不同幅度的内容,以适应每个学生的身体、情感、智慧等方面的潜能运动,让其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最后,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长过程有机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作为整体人的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二、研究方法
1、组织深入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及其他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并就所学展开研讨,力求把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际、课题专题研究相结合。
2、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专题学术沙龙等活动,以此为契机营造学术氛围,积极反思教学,有效改进教学行为。
3、认真组织课题组研究观摩课,让课题组成员参与备课、上课、评课全过程,使课题研究课真正发挥“研究”的作用,也真正起到示范、引领的效果。
4、倡导教师勤思考、常总结,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实践体会,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案例分析等,并能与同伴开展专题交流,分享经验与收获。课题组将精心组织,广泛发动,积极认真参加省“教海探航”论文评比。组织参加镇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案例分析、教育随笔评比。
5、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求真务实地组织各种教科研活动,进一步提升教科研的内涵。
6、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出学习活动,向省、市内外的专家、同行学习,取他山之石。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
1、制定课题阶段计划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3、课题研究课:(执教老师姓名)
三月
1、镇课题现场会(何家小学)
2、参加区教科研工作大会
3、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
4、积极向《教苑求是》第40期投稿
5、课题研究课:(执教老师姓名)
四月
1、课题组研究活动
2、镇28届青年教师教育故事评比(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
3、理论学习。
4、课题研究课:(执教老师姓名)
五月
1、理论学习。
2、课题组研究活动
3、积极向《教苑求是》41期及童声(16)投稿
4、参加省市区“教海探航”征文活动。
5、课题研究课:(执教老师姓名)
六月
1、撰写课题研究工作阶段小结
2、积极参与2007——2008学年度镇教科研先进个人评比活动
3、课题组及课题组成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