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发布时间:2010-03-0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佚名

奔牛实验小学  奔牛中心小学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为指导,以进一步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校本化、系列化研究为契机,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不断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常态化、规范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努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工作

(一)强化课程管理和教师培训,努力实现课程的常态实施

1、进一步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针对学生活动各环节进行指导、并承担相关组织协调考评等职能的过程指导教师、针对具体学生及具体实践活动方式的项目指导教师和在分组活动或大型集体活动中承担组织管理责任的协同指导教师,共同构成学校活动指导教师小组。规定每位教师需承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任务,列入考核目标,确保课程的真正落实。

2、认真制定、落实课程的年级、班级计划。各综合实践指导老师在认真领会上级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精神的基础上,在充分进行学生需求评估和同伴交流协商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3、积极开发和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要正确指导学生用好《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材料,把它作为课题生成的源泉之一、活动过程的资源之一;指导教师用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把它作为案例学习的材料之一,学习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以基地为载体开发课程资源,梳理校内外实践基地的适合对象、适合的实践活动方式、活动程序的建议、活动组织的注意点等;以案例为载体积累资源,整理成功活动的环节流程、有价值的素材性资源和教师的指导要点等,逐步形成各年级比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库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

4、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教师手册、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评价卡等。

5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1组织全体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老师继续认真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熟悉相关学段的课程信息,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课程实施规律,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水平。

2不断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尤其注重对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理论的学习,如研究性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等理论,积极倡导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不定期举办、参与各种层次的主题沙龙研讨和教学观摩,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二)优化活动过程和教师指导,努力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1.每学期3-6年级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要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2.注意解决好活动各个实施阶段中一些关键的具体问题:选择和确定主题、制订活动计划阶段——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活动展开阶段——强调全体学生亲身经历、亲力亲为;汇报交流阶段——强调全员参与、充分交流;活动总结阶段——强调有效反思、合理评价。

3.进一步优化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根据实践活动各阶段的任务和重点,指导学生充分经历活动过程,提高研究和实践的水平;结合具体活动,适时上好方法指导课。

(三)深化课程研究,努力推动课程的深入实施

1、积极参与江苏省教研室开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与教学指导研究”,围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以获得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法指导的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梳理并确定小学阶段研究方法指导的内容框架,探索小学阶段进行研究法指导的基本途径和主要策略。

2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系列化的理念,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年段进行推进:  

三年级   关心自我

四年级   关心自我      关心他人

五年级   关心自我     关心他人    关心自然

六年级    关心自我    关心他人     关心自然    关心社会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三年级

能根据研究主题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

在教师指导下,能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并进行小课题调查,写调查日记。

能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围绕主题开展社区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和家务劳动。

四年级

能根据研究主题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并进行整理,分类。

以系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指导教师帮助下,进行开题论证,进行研究。

参加假日小队活动,在家长组织下能参加社会实践。

完成一些手工制作及家务劳动,并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完成家务。

五年级

能进行上网浏览,熟练地使用网络工具进行资料搜索、整理、分类。并综合性地加以应用。

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报告。

能组建假日小队,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访问,参加公益活动等

根据主题创意设计相应的作品,能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完整地表达自己作品设计地目的。

六年级

能搜集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分类。熟练地利用网络工具,制作网页来介绍和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

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需要聘请指导教师,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开题、实地调查、资料搜集等一系列工作,撰写课题报告,并进行论文答辩。

以研究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参观、访问、考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地参予社会事务,尽小公民的责任

在研究主题的背景下,以多种形式展现研究成果,开展成果展示会,供他人学习和参观。并能指导他人完成作品。

3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习的环节,而是与教师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实施有用的信息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评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氛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附主要活动安排:

月 份

            

 

1组织教师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第一次集中学习、观摩、研讨活动。

 

 

1参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课题研讨活动。

2、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第二次集中学习、观摩、研讨活动。

3、检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1、组织参加区小学研究方法指导教学展示活动。

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网站,及时丰富网站资源。

 

1、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学生。

2、征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和典型案例。

3、全面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4、搜集整理综合实践活动有关材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