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2004-05学年第一学期现代教育技术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5-01-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weiguo

展望新世纪,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为贯彻落实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的精神。同时落实教育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培养21世纪经济建设 “四有人才”的要求。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校领导从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创数码校园为奋斗目标,不断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勤于进取,勇于开拓,努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统筹规划下,现代教育技术处始终本着为教育服务、为教育创新、为教育贡献的原则,为学校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旺,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而作出努力。

一、加强教研组师德建设、确立为教育作贡献的思想

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将为教育服务、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服务、为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服务作为立组之本。教研组遵照上级和学校的要求,始终坚持政治领先的原则,育人先育心,教人身先正,把提高全组教师的政治觉悟放在首位。准时参加学校统一的政治业务学习,提倡民主作风,各抒己见,统一思想,协调分配,形成合力,完成和创造性的做好学校已经安排和还没有提出要求的工作,想学校所想、急学校所急,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力争高标准、超标准做好每一项工作。本学期,教研组教师不计报酬,不记名利,特别是吴俊亮老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学校的校园美化处理图片,为教师上课制作课件,为学校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本学期,教研组成员协助全校教师制作完成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课件四十多个,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百余人次,维护和处理电脑故障六十多台次,个人网站运作正常,为教师的成长和学校课堂教学的改革,为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推动学校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作出了努力。

 二、开拓创新、提升学校信息化品位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不断滚动发展的系统工程。为建构坚实的学校信息技术平台,根据我校的发展规划,本着“低投入、高产出”的原则,以及学校的实际需要,多方论证,科学地决定学校的建设方案,并全部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建设。

本学期拓展了校园网节点近三十个,基本实现每个教师办公室配备电脑,并安装了“网路岗”网络净化软件,使得校园网络更加清洁;多媒体教室已达4个,使用率较高;完成了视频资源库40多GB,整理完成了150个多媒体课件的进入资源库的工作,参加武进区语文电子教材建设,以较高的质量完成了第三册语文教材电子化工作,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为教师进行电子备课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条件;学校主页为适应学校工作定期更新和添加新的版块,为升级校园网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代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及时,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学校建成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化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且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满足了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要,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学校这些现代化设施的建设、使用、维护,以及常年保持高使用率、高完好率,远远超过上级关于使用率、完好率的标准,也倾注了现代教育技术组全体教师的心血。

硬件建设是创造环境,只有充分进行资源建设和开展应用,才能真正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才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我们遵照“让教育资源在数字化的校园里流动起来” 的原则,从学校开始进行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就开展资源库建设的思考、研究和进行建设工作。多媒体课件库、网上备课平台、电子教案库、电子图书库等已开始启动,为全面推开打下了基础。各个完小也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全部接通了ADSL宽带。

三、团结协作、夺取信息技术教学高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处在完成好学校现代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外,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抓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严格执行教学常规,认真进行备课、上课,始终把敬岗爱生,培养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大家团结一致,群策群力,进行教学研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断与其他学科教师配合,丰富教学内容,使信息技术学科更有生命力,同时减轻其他学科教师教学负担。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每当校内有教师参加评优课比赛时,全组教师更是人人出主意、提建议,使得教师的课总能名列前茅。在常规教学的同时,还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特长的培养,本学期,王益男同学获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二等奖,沈鑫同学获江苏省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小学组)三等奖。

四、抓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素质

加强教育科研,坚持科研兴校,进一步树立新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人才观,坚定不移地走教改之路,拓宽教改的深度,加大教改的力度,提高教改的效度。引导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发展。既是上级各教育部门、也是学校对全体教师的要求。我们狠抓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学校省级电教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该课题通过一年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11月25日,在何家小学举行了课题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观摩杨海凤老师执教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小学英语《shapes》。杨老师因陋就简,充分运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将枯燥的学习内容教活了,学得饶有兴趣,既练习了英语水平,又提高了处理、发布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对完小的课题组成员以启示,充分运用现有资源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1210日,常州市“十五”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能力”协作组研讨活动本校顺利召开。常州市电教馆庄德馆长、陈佩尧主任,武进区、戚区、钟楼区、天宁区电教馆领导,课题协作组兄弟单位老师,武进区现代教育技术教研中心组全体成员共计50余人参加了活动。高伟明和杜娟老师的两堂课充分展示了学校课题研究的方向,等到与会领导的一致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引起大家的共鸣,引发大家的思考。通过课题的研究,不仅对课题组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学质量的上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锻练和培养了教师;同时对促进全校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在学校教育中全面推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我们在抓好理论学习,提高全组教师理论水平的同时,狠抓了实践研究和应用推广。课题组教师身体力行,与学校其它课题的研究课相结合,上好每一堂课。课题组教师不仅自己做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或网络教学课件进行上课或参与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评比工作,同时协助全校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网络教学课件。我校教师参加上级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多媒体课件评比、青年教师评优课所用课件、以及进行网络教学所用的课件,绝大多数都含有课题组教师的创造和劳动成果。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课题组教师为学校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和提高,起到了帮助、促进和催化作用。

在这一学期的时间内,课题组教师在区级以上报刊发表和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论文共有十多篇,其中,杜娟老师的论文发表于《江苏教育技术报》,钟桂芳等老师的论文获武进区一等奖。林慧菊、高伟明、周洪鹰、卢晶晶被评为武进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个人。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和应用推广正方兴未艾,我们决心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与武进教育的发展共呼吸、同命运,与时共进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