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着力构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创建诚信校园、培育诚信师生”主题教育活动,不断丰富学生德育体验和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德育资源,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和网络,保障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工作目标:
1、坚持“三个加强”,即加强常规管理,加强队伍和基地建设,加强德育科研,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保持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加强法制教育,确保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期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2、实现“三个创新”,即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学生评价方法创新,德育信息化建设创新,
3、形成“三个体系”,即素质教育基地体系,德育信息网络体系,德育骨干培训体系,
工作要点:
完善德育网络体系
1、发挥学校德育的主体作用。要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具体设想:
〈一〉继续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交流、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促使班主任能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性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
〈二〉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
(1)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
(2)与孩子交谈──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
(3)帮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
(4)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5)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
(6)给孩子机会──每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
(7)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8)替家长分忧──孩子校园生活愉快、安全,家长无须挂念。
〈三〉加大检查力度,值日行政,值日教师和值日学生互相协调,步调一致,政令畅通。把每天检查的情况在全校进行公示,并作好记录,结果与班队考核直接挂钩。
2、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本学期,学校将对全体学生家长来校活动,通过家长学校授课、家校联系卡、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3、拓展载体,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德育基地、劳动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利用好已经开发的工厂企业、农业基地等活动场所,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小记者活动”、“社会调查”等形式组织学生参观、考察,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弘扬和培育创业启蒙教育。
抓好德育基础教育
1、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代代传》读书活动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法定节日、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纪念日、中华传统节日等,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学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加强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本学期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守则》、《规范》的学习,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3、.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中小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引导小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开展“创建诚信校园,培育诚信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使每个学生通过开展诚信主题班队活动及诚信演讲、辩论、征文、故事会等形式,进一步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诚信意识,培养诚信品质。
4、加强法制宣传,重视安全教育。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小学聘任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在学生中普及法律常识。精心组织对学生进行法制专题报告,积极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坚决杜绝违纪和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并整合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形成生命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提高依法维权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尊重、保护他人的意识,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康发展。
5、以德育主课题的研究为依托,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并利用好心理建康课程,设置心理询咨室和咨询信箱,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法(集体辅导和个体疏导相结合)扎实作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信息,搞好学生群体与个体心理辅导,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二要经常性通过板报、讲座、咨询、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三要结合“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后进生”转化工作有机结合,提高转化率。
6、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加强学校网站德育网页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拟在学校计算机房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和学习资源,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吸引学生在学校文明上网,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远离不文明网络行为。
7、不断加强少先队基础、队伍、阵地和活动建设,推进少先队特色建设,推动全镇少先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详见少先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