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09-10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0-01-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gwm

奔牛实验小学   奔牛镇中心小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以《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让德育走近孩子心灵,为学生文明、幸福人生奠基”为我镇德育工作的理念,把“以人为本,以特求胜,全面发展,张扬个性”为学生培养目标,进一步确立”以德治校”、”以法治校”的思想,完善常规管理,深化德育活动内涵,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创新性,各完小齐头并进,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一、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1、定期召开辅导员工作研讨会。“优秀的班主任”主题工作研讨会不仅使新班主任进一步了解学校常规和学生管理要求,使老班主任理清思路,明确重点,而且使新老班主任共同追求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化,促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任工作虽细小琐碎,但落实到每个学生、每个家庭,就是大事了。12月份的“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左右成败”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推广优秀的班级管理经验,,解决当前班级管理的问题把握细节,强化责任,鼓励创新。

2、积极为辅导员创造各种学习的机会。本学期我校德育处、大队辅导员五人次分三批分别参加了区骨干、省优秀辅导员培训和全国辅导员远程培训,学习新课程理念和全国少工委的指导精神。不管是淮安的省心理年会、觅小的家教指导讲座,还是“瘦西湖畔”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会议,我们都积极组织我们的辅导员认真参加,聆听他们的演讲。

二、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增加德育管理科学性。

围绕《班级管理每月评比细则》,本着“小处着眼,点滴入手”的原则,以“遵纪文明班”评比为突破口。通过细致的德育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行为。建全常规评比,督查制度。学校行政(一日常规)、教师(路队情况)、红领巾值岗队员(两操、红领巾佩戴)检查各司其职,克服“老好人”思想。评比结果每天一公布,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期末汇总每月常规考核分与班级工作效能分,为评比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积累资料。常规管理使学生改有目标,教师导有方法,学校查有依据。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特色鲜明的育人环境。

实小能充分发挥学校三级舆论导向功能:第一级:学校广播站、电视台、导行板、橱窗的导向作用,开展了形式多样、学生喜欢的宣传教育活动;第二级:年级展示栏的导向作用,充分体现各年级特点;第三级:利用优秀的班级板报、教室布置等的导向作用。东桥小学能坚持规范的升旗仪式和“流动红旗评比”制度,以育人为本,使校园整洁、美丽、文明。

四、开发各种德育资源,创建强调实践的德育特色。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摒弃空洞的说教式、标签式,进一步以体验活动与手拉手活动为载体,进行入情入理、入心入脑的教育,以求达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效果,使“在组织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在社会中学会运用”的德育特色更加明显。

1、小记者采风体验活动。

本学期,大队部组织好了新的一轮《常州日报》小记者的报名工作,组织“祖国发展我成长寻访共和国英模”小记者采访体验活动。三~五年级学生分成三支小队,分别进入社区、村委、农业基地、明星企业,了解工厂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还特别采访了全国劳模张泉全、江苏省劳模林志明、常州市劳模张道衡等在工作或生活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模范人物。

小记者采访活动,研究的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在这种动态、开放、自主、多元的学生环境中,学生不仅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而且丰富了交通和安全知识。

2、手拉手.地球村活动。

回收活动各班自觉进行,学生的废品回收、分类存放的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本学期除了常规性的开展回收、节约活动,大队部、小记者还联合开展了向云南凤翔边远山区的小朋友捐献爱心衣物的活动。南观小学三年级学生陈洪林同学的爸爸不幸遭遇车祸,肇事司机逃逸,全校队员为他展开了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知道了环保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也要从身边开始。

3、“迎国庆 颂祖国”系列活动。

今年是建国60周年,我们组织了“迎国庆 颂祖国”系列活动。活动一:“精彩影片庆中华”;活动二:“唱响三歌迎国庆”;活动三:“妙笔生花画祖国”。南观小学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中国红照亮金色童年”系列 “观庆典、写感言”、“读红书、讲故事”、“照美景、说巨变”等活动。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①定一周国旗下讲话作发动;定一期导行板宣传“民族精神 伴我成长”;定一期红领巾广播详细介绍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内涵;定一期教室黑板报。学校宣传橱窗在开学第一周就展出“建国60周年图片展览”。通过一系列的阵地教育,创设了良好的教育氛围,集中对学生进行有关民族精神的教育。②利用教师节,在学生中开展尊师重教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利用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对学生进行公民礼仪教育;利用中秋节,开展尊老爱幼、民风民俗教育,让学生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等。③三~五年级学生继续开展“寻访共和国英模”活动。④收看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我爱你中国》。⑤开展“我爱我的祖国”征文活动。

5、“读书节”书香浓郁满校园活动。

1112,我们新一轮的读书活动有开始啦,这次给队员们请来与小朋友们面对面的是北京著名教授曹文轩作家,让我们在冬日里也闻到了花的芳香!我们的读书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情景剧《李老师的相册》还参加武进区纪念读书活动二十周年。

6、主题教育大中队观摩活动

⑴本学期,实小和中心校先后开展了五个中队主题观摩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队员们受到深刻的教育,也让观摩的老师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三(6)中队 “祖国,我为你骄傲”活动中,潘虹老师结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用情景剧的方式再现了祖国的大好山河,让孩子们用小小蜡笔画出了心中伟大的祖国。

五(2)中队“寻英模,树理想” 活动中,肖燕老师带领孩子们寻访了常州三杰,寻访了奔牛镇首届十佳道德模范,还请来了科技劳模张道衡。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进一步了解了常州,在为英模讴歌的同时也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四(2)中队的“诚信”主题队会中,金老师以诚信为主题组织活动,贴近队员的实际生活,富有教育意义。

何家小学成功开展了《中国  我为你骄傲》镇级队观摩活动。学生们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声中下定决心:从现在起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将来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东桥小学第四中队开展了次别开生面的“爱自己”主题活动,队员们讲故事、演小品、说相声、看短片……这些来源于生活的节目精彩纷呈。爱自己即爱身体、讲卫生、爱学习、注意安全。通过活动,队员们受益匪浅。

210月份,实小和中心校开展的新生入队仪式活动是本学期的一个亮点。庄严的队仪式过程以特殊的方式教育着一年级新生。精彩的学生文艺节目让新生和新生父母共同感受着学校教育的氛围。

7、学生竞赛或征文活动。

⑴开展暑期“我爱祖国”学生征文活动。

6月至10月,开展的“祖国发展我成长·红领巾寻访共和国英模”小记者采访活动。

⑶参加2009年“好娃娃杯”常州市少儿书画、作文、儿歌大赛。

⑷参加常州市书信大赛。

五、完善德育网络,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新体制。

1、加强家校联系。继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交流情况,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并适时指导家庭教育。本学期我们的家长学校集中进行了三、五年级家长学校授课的活动。分别开展一至六年级家长学校活动,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广泛联系。

2、健全社区教育网络。精心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定时到德育基地,到工厂、社区、市场等地方参观、访问、劳动、调查,让学生在社会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

3、家长学校授课活动让家长走近学校教育。本学期,家长学校集中进行了一、三、五年级家长学校授课的活动。在授课活动中,有多位家长作了经验介绍。生动感性的家教实例,让在座家长深受启发。针对部分家长对现行教育体制和学校实施课程情况的了解不够,解放英副校长、殷霞、曹伟芳主任分别作了专题讲座,从宏观诠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与作用,比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优势与不足,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从微观上分析一、三、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与差异,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家教做法,促进孩子学会做人,掌握本领,促进孩子快乐、和谐、健康地成长。参加活动的家长纷纷表示,家长学校的授课内容对于家庭教育很有指导意义,这种活动形式也很有吸引力。

 

本学期,在师生的齐心协力下,春芽电视台荣获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全国校园电视专题片银奖二个;被评为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武进首批仅六所);原四4“春芽”中队被评为常州市少先队特色中队;武进区十佳红领巾示范校;武进区少先队考核“五星级”学校;武进区十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果奖;武进区少先队五彩杯金色魅力奖;我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龙城网上学校优秀实验基地;区少工委来我校调研,对我校少先队工作作出好评;“像片里的故事”情景剧参加武进区纪念读书活动二十周年汇报演出;地球村小村长周有信同学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少先队员、常州市十佳美德少年;我校多名学生在红领巾读书征文比赛中获奖。我校多名学生在生命教育征文及照片比赛中获奖。在“红领巾寻访共和国英模”活动中多人次获奖;6位同学的习作在《少年文艺》发表;多名队员在09年“好娃娃杯”常州市少儿书画、作文、儿歌大赛中获奖。

 

德 育 处

2010 125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