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环境教育的目标:
当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祖国的明天靠他们去建设,优美的环境靠他们去创造。
小学环境教育的目标就是使他们从小逐步树立热爱、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有了爱护环境的意识,才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做起,才能为我们的家园尽一份力,添一份绿。
具体来说,就是使儿童初步了解一些家庭、学校、家乡、祖国、世界的环境保护常识,逐步扩大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接受爱自然、爱人类、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和环保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初步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环境保护常识的应用,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增强对保护环境应有的道德和责任感。
小学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低年级:周围的环境(看和听到的),我们的校园,水与池塘、泥土、花草树木、植树、我的一天(书包、课桌、教室里的环境问题)、我与可爱的小动物、认识“春芽”手拉手地球村、快乐的义卖、认识回收筒、每天的垃圾、乱扔垃圾的危害等。
中年级:周围的环境(综合感知,由近及远)、木材的应用与植树、保护森林、海洋与海洋生命、宝贵的淡水、运河与我们的生活、节约用水与用水调查、模拟义卖(销售)、回收活动、可爱的小鸟、保护鸟类与挂鸟巢、珍稀动物与动物保护区、神奇的土壤、无用的土壤、变废为宝手工制作等、“我为环境做什么”讨论会与相应活动、环境宣传与社区调查。
高年级:了解各种大的环境问题及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好处、工厂对家乡环境造成的污染、家乡水资源调查、环保画与自办报、植树、制作环境警示牌、义卖(理财小能手)、白色污染、垃圾的分类回收、环境辨认会、绿色食品、绿色生活、我们的地球等。
编写特点:
1、可行性:符合学生心理规律和年龄特点,结合重大环境节日。
2、地方性:家乡、运河等。
3、学校性:地球村。
4、体验性:讨论与室外感知、体验相结合。
5、实践性:想想、说说、做做、动动,自主合作探究。
6、综合性:环境与创造、与唱歌、画画、小记者采访、小课题、记日记等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