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档案室成为学校的信息中心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杨润人
“中心”一词在词典中的意思是集中与完备,学校的信息中心就意味着学校管理中所形成的集中起来的所有信息。在现代学校的管理中,其信息的收集、储存和利用,学校档案室更具有其地位和作用。
一、及时、齐全的收集档案,为储存和利用档案信息打基础。
收集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基础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以后的整理归档和查找利用。
1、增强意识,齐全收集。定期向全体教职员工宣传《档案法》和《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通过学校档案专题网站,档案展示、档案利用等形式,让大家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前提下都来真正重视、关心和支持学校档案工作。同时结合档案利用情况摘录、档案日志随笔、档案管理反思等信息,在学期计划、档案工作动态和每周工作上及时将档案管理的信息告知全体教职工。在档案收集的操作中,我们做到:常规材料集中收,重大材料单独收,有关材料及时收,特色材料提前“收”。如我校校长赴京受奖,并将会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人接见,在得到消息后,档案室就要提前做好有关视频的录像工作,因为我们不可能到现场。如学校这学期首次新增了3为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对这些“顶级”数据材料,档案室包括陈列室就要及时收集以便及时更新。再如在学校迎接全面性的工作检查时,就抓住契机收集教师业务档案材料,这样,既做好了迎查工作,又充实了档案资料,还减轻了档案室和教职工的负担,可谓是一举三得。
2、把好源头,规范成“材”。我们要求各部门在形成文档材料时做到五点:(1)杜绝圆珠笔、铅笔;(2)形成文稿时必须要有标题,而且要规范,如通知、协议书、合同等等,名词前必须要有定语,要有文稿责任人和日期,材料要留有装订的余地;(3)各自收应该收集的材料,收当年的材料,避免重复。(4)纸张力求统一;(5)一次活动要有完整的资料。在收档时,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材料要当场处理。
3、制订标准,开具清单。依据上级档案和主管部门的《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结合档案收集、整理和利用情况,再根据本校 “体育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地球村、寄宿班、特级教师、支教教师”等特色材料,制订出“归档目录”,并按学校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目录中的“档案收集责任人”。 收档时,将归档目录一式二份,一份在学期结束前发给每个收集人,另一份留在档案室,以便收档时校对和记录,并以此作为收档清单。因为往往在查档时,交材料人总会说:“好像这材料我交到档案室了”,究竟有没有这个材料,双方都可凭收档清单说话。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档案室不能“变”出材料来。同时,在收档时要注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4、“四室”并存,注重备份。所谓的四室是档案办公室、阅档室、档案库房和资料室。各部门在交材料时,我们要求“归档材料不能少,其余材料欢迎交”。这样,就会出现非归档材料——资料,我们就把这些资料作为档案的辅助材料,另辟资料室加以保存。事实上,在学校迎接各类评估检查和教师的职称申报、评先评优时,这些短期资料确有利用的价值。所谓的“备份”,是除传统的纸质档案和实物档案外的电子光盘档案。光盘的内容包括:数码照片、校园电视台和体育艺术节等各大活动素材及专题片、库存档案及固定资产数据、自制电教课件、学校各条线各部门的电子文档材料等,从内容看,这些材料大部分有纸质和实物档案,用光盘形式再收集,目的一是备份,以防遗失,二是方便利用,因为电子档案的利用快捷高效。这种做法,我校在2006年省一级档案室验收时,受到评估专家组的一致赞赏,故以高分通过了认定。
二、规范、创新的整理档案,是处理和利用档案信息的关键。
档案整理是归档工作的中心环节,工作量大,专业要求高,档案员的确要有默默无闻、勤于思考、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智慧才能胜任。在档案的整理过程中,要始终突出档案的利用时间和利用价值,做到早整理,巧整理。
1、系统整理,小件合并。在整理过程中,我们把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本校直接形成的文件材料,根据材料特征进行系统的整理排列,尽量做到一事一盒,保持盒内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对一张纸的小件档案要与有联系的其他档案合并归件,以免破损,方便归盒。在整理上级文件时,我们也坚持“标准”,前后一致。
2、巧妙处理,优势互补。总的做法是“平时输入、期初上网、年初关档”。即将平时和上半年学期末收集来的归档材料输入xls电子表格,编排好临时档号,形成较完整的一学期档案,然后公布于档案专题网,以便及时利用;到年初关档时,将上一年两个学期的归档材料在xls中整合,然后按照STA学校档案管理软件格式,编好规范档号后再集中导入STA系统。这样把xls电子表格与STA学校档案管理系统结合使用,采用平时输入和集中导入办法,以既达到“集中归档为平时归档、隔年查档提前到隔学期利用”的目的,又使归档材料不丢失。
3、宁详不简,新老结合。STA学校档案管理软件的文档题名输入时不能超过60个字,那只有在这个数字范围内,在输入文件题名时要尽量详细,避免“协议书、通知”等这样的通用名称输入,因为检索时电脑跳出来的仍是这些题名,无法得知是什么协议书,什么通知,当然就无法查到所需档案材料。在遇到文件题目与习惯用语或新老用语不一致时,可以先照文件题目输入,再用习惯用语加括号进行说明,题名字数超过时可以缩减内容。如输入“学生登记表”时,要将习惯称“学籍卡”作为说明内容。这样在检索时的给定值上,不管是输入“登记表”还是输入“学籍卡”,都能查到同一个档案。再说,有些同类的归档材料,还可在题名前加上归类词或工作中的习惯用词,如在题名前加“奖、课题、工会、行风”等,检索时就便于找出同类材料,以便提高查准率和利用率。
4、分类整理,及时归档。这主要是对编研材料和其他门类档案而言。我们把编研材料分为约定材料和当年新增材料,如约定的材料是: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归档文件目录、学校自编刊物、立卷说明、大事记、学校集体教师学生荣誉和得奖的统计表、学校突出荣誉的奖状或奖牌彩色复印件、媒体报道统计及重点报道的原件或复印件、教职工岗位一览表、组织机构一览表等,当年新增材料视保存价值而定。再如在教职工个人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归档时,我们将教职工平时形成的考核评优、职称晋升、学历进修、论文发表获奖等材料及时直接归入个人档案。这样的动态管理,为学校和教职工服务确实起了非常好的作用。每当教职工看到自己的新增档案时,都会由衷地惊叹道:档案室为我们做好了成长记录,太感谢了!
5、开发软件,为我所用。除了利用好STA学校档案管理软件的常用功能外,对于非常用工具栏我们也进行开发利用。如“经典档案、重大活动、特别荣誉、特色材料、师生名册”等我们就利用档案软件的“全文”功能,将这些图文材料做个“全文链接”,利用时就可直接在电脑上显示文档材料并可直接打印,不再需要到库房查阅复印文件。再如软件中的“备注”,则根据利用率高和需加说明的材料进行备注,以便检索调阅时注意。
三、充分、高效的利用档案,提升档案室形象,为学校和师生服务。
档案的利用,是收集和整理档案的成果体现,是档案价值的呈现,也是档案工作的归宿。
1、电子查档,方便快捷。由于库存档案的卷内目录及案卷目录已经全部输入了STA学校档案管理软件。所以在阅档时,只要利用检索工具,输入给定值,所需材料的归档号、题名、责任者、全文、备注等就会立即出现在电脑上,既快又准确,大大提高了利用效率。查档时分“迎接检查”和“档案查(借)阅”两类登记,同时,实行电脑登记与手工登记相结合。去年深秋的一天,已经是傍晚5点多了,省体育传统学校验收组的领导要看学校“输送优秀运动员的资料”,几个校长跑到档案室要求立即提供这个档案,以此作为验收加分的依据,随着关键词的一个个输入,STA系统中跳出一个个所需档案资料,不到5分钟,要查档案全部搞定,为顺利通过省体育传统校复查验收作了应有的贡献。今年,在一次政府召开的学校易地新建论证会上,领导们要学校拿出需要新建的理由,档案室立即提供了八十年代初的建设部门对“学校原一、二号教学楼加固补强的检测意见”,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易地新建提供了决策依据。这样的档案利用典型实例很多,就是靠的方便快捷的电子查档。
2、提供索引,要查就点。学校每年或多或少要接受各级各类的检查和评估,绝大部分的资料要档案室提供,事实上,也只有档案室提供的材料才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为了做好迎查工作,档案室建立了“迎查阅档”的五步工作法。即:钻研评估要点——统揽档案材料——下载档案编号——补充“另见材料”——编撰自评报告。在迎查阅档中,档案室只要提供档案编号及档案目录题名,这样,就由以往的几大堆材料浓缩成几张纸的“评估自查材料档案索引”,由以往的大会小会集中做材料改成网络传输编索引,由以往的检查人员流于形式看材料改成点击重点欣赏材料。去年,学校在接受区的综合督导评估时,一位资深校长、评估组组长就如是对我们说:面上的共性材料我不要看,但迫于形式,我在有的学校只能把几大堆材料有意地去弄乱,以告慰精心做材料的领导和老师们。而你校提供档案索引,我们想查什么就点什么,你们一拿就出。方便、快捷、重点突出,效率高。学校还会经常遇到“材料要准备,检查不一定”的抽样式检查,对此,我们也是按照评估细则编排档案索引。如果来查,则按索引中的档号就能迅速拿出支撑材料;如果不来查,就无须动档案,大大减轻了档案员的工作负担。
3、利用声像档案,发挥可视功能。随着办学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实施的应用,学校的声像档案也越来越多,为此,档案室充分发挥实物和视听档案的作用。利用成果展览室,在对外教学研讨、来宾参观以及新教师报到等活动时,让他们通过照片和视听档案特有的声像效果,全面系统地直观地了解学校的发展。同时,视听档案又为学校的对外宣传立了汗马功劳。如:为市的《龙城春秋》、区、市的《年鉴》、《武进日报》,区教育局编制的《烛光影忆》和《学校简介》、《百年校庆纪念册》、省电视台的《名校校史、校训、校歌展播》等提供反映学校面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实绩、师生活动等方面的原始资料。我们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视听档案的利用率。如,我们将每一届体育艺术节、科技节、红领巾义卖等活动的实况全部拍摄下来,刻录到光盘上;学生外出参加省市区的活动系列材料和视频,学校受到省市媒体报道的纸质材料和视频等,除了保存纸质档案外,还制成电视节目,上了学校档案网视频栏目。这样,利用者就不再受地域及时间的限制,能方便快捷地得到所需的照片档案及视频信息,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4、通过相关资料,得知所需信息。在检索档案时,有时不能直接查到所需档案,那就得通过相关信息,间接查阅。一是通过网上查档,可统揽全部档案目录,从而找到虽没有直接署名但能查到相关材料。二是利用编研材料间接查阅,一老师要参加省教学论文年会,需要查阅她以前的论文作参考,我在编研材料——校刊《教苑求是》中查到了她的论文,她高兴地说:想不到,档案室什么都有,非常感谢!还有一位长居南京的退休教师,要得知医保人员如何异地就医时,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档案,使其得到明确答复,高兴而归。
5、多方位交流多形式展示,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水平。2008年是《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颁布施行十周年,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法制意识,普及档案科学知识, 8月19日,常州市档案局在怡康花园举行了“档案连着你我他”档案宣传活动。在展板宣传的陈列中,奔牛实验小学的“档案利用典型事迹”和老校长“梅鹤年的家庭档案管理指南”被展出,这是武进区学校系统唯一的被展出单位。同时,我们还经常接受来校参观和上门交流档案工作。
在档案的展示和利用上,我校开辟了校史、教科研、体育、学生成果等四个展览室,建立了涵盖“经典档案、全宗指南、档案编研、百年风采、规章制度、网上查档、信息交流、工作动态”等十个栏目的档案信息专题网站,从而形成了纸质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网络信息等多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展示利用模式。档案室将47年来的可公开的文书档案目录全部输入档案管理软件,并上传至学校档案专题网站的“网上查档”系统,利用时只要通过网上查档,凭档号(不方便时,只要来个电话或发封信或发个电子邮件)直接到档案室复制或查阅档案,老师们说得好:“要知档案有没有,只要网上查一查”。
档案管理,主要环节是收集、整理和利用三大块。但从细处着想,方方面面的事务很多很多。档案员要不断反思与总结。平时,我坚持记利用摘要,坚持写档案日记和随笔,以至于对学校九大类档案的归档目录、平时归档记录、档号标准及报表输出规程、STA导入导出步骤、档案上架排列顺序、迎接评估检查的自评表档案索引、平时查阅及利用登记表、立卷说明范例等都有了较熟悉的认识和管理规程,由此我自编了《档案管理手册》,在有关标准的制订中我几经修改,并得到了武进区档案局领导行家的指导和认可,现在,此手册已赠送给我区几十所兄弟学校的档案员,以求得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要使档案室正真成为学校的信息中心,档案员要坚定全心全意为学校和师生服务的信念,持之以恒、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把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实做活做到位,才能真正发挥档案的功能及其利用价值。
作者简介:杨润人,男,1956年9月生,大专毕业,中共党员,1979年参加工作,现任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行政办公室主任。2002年取得“江苏省档案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同年负责学校档案工作,2005年被区教育局确定为片档案管理联络员。2006年,所负责的档案室晋升为江苏省一级档案室,同时本人被江苏省档案局授予“创建省一级标准显著成绩”荣誉证书。(档案网址:{域名已经过期}电子邮箱:yangrunren@{域名已经过期}联系电话:0519-83126923 1396120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