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信徒写信请教弗洛伊德,问怎么培育孩子最好呢?弗洛伊德这个人,著作等身,精力旺盛,回复:最自然的最好。什么叫“最自然的最好”呢?该怎么样就这怎么样,你不要刻意地去培育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好了,这个孩子,一旦当你特意地培育他的时候呢,他就不好了,就想我昨天跟有些老师交流所提到的“拔苗助长”,实际上弗洛伊德提到的阶段,他想要表达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自然”的最好。
比如说一个小孩生下来,弗洛伊德非常主张,他的潜意识完成阶段,是在大概3岁到5岁之间,这个年龄之前,前三个阶段,从口欲、肛门、生殖,这三个基本阶段是人的基本成长、态势完成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合理”特别重要,但是你要知道,中国人有个说法“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大概三、五岁的时候啊,这个人也就差不多了,像我们这个小宝宝,我们这么大致一看,他老了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哈哈哈,这么说不是说他长大了不会变了,而是说他有些根本的、核心的东西已经改不掉了。既然这样,那么人人都会想到一个东西,越小的训练是不是就越重要呢?但是你说这么小的时候我们给他训练什么东西呢?3岁2岁,他什么都还不知道呢,你训练他,假如我现在问你,你3岁2岁的时候都发生过什么,你肯定想不起来的,那你就会经常怀疑,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意义呢?当然我们现在有“早期教育”这一说,而且甚至还早到胎教,所以很多人说:弗洛伊德你说“0”岁,对不起,我们还有“—1”岁!当然有没有必要这么早,我就不知道了,哈哈!反正心理学上还没讨论到这个问题。
谁也不知道环境的影响有大多,遗传的影响有多大,这是谁也不知道的。按我们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很多问题跟他的先天“易感性”——你的生物学基础上的某种脆弱,再加上环境的某种诱导,有的人就可能更容易在某一方面出问题。心理学生能够说,这个“心理上”的“人”的塑造,在生下来以后3、5年当中啊特别、特别关键,生下来以后3、5年,如果说特别关键,这是按照弗洛伊德式的心理论断,同时再加上弗洛伊德的另外一个论断——“自然的是最好的”话,我们怎么认为3、5岁的赋予合理呢?或者说不合理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最符合“普通的抚育规则”的是最合理的。比如说,这个小孩生下来,谁来养他呢?弗洛伊德说,“谁生的谁养”符合抚育规律,那就是妈妈了,对不对?问题是客观上我们有很多不是妈妈的人养这个孩子,虽然是妈妈生的,但是养的人不是妈妈。我们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的孩子,有放在寄宿学校养的孩子,这些就是不符合自然地。所以你就知道,我们为什么经常告诫家长“老人抚育的孩子是经常会有问题的”,因为他不自然。
什么叫“不自然”呢?老人脾气太好,通常情况下,老人对孩子会更加善意一点,人家会说老来得子,这个小孩会被惯一点,“老来得子”跟“老来养子”有什么差别呢?所以说,在我们做父母的年龄生下来的小孩啊,由父母来抚养的时候,这个小孩基本上相对合理,虽然因为孩子的排行或者独生子女啊,父母的性情会有些不一样,比如是独生子女的话,父母可能关注的更多一点,这个是我们不期望的但是有些时候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是你至少还是一个20来岁的母亲,这个时候你跟孩子之间呢……很多学者认为这个年龄最适合生孩子,其实也是最适合养孩子的,这个时候,你的性情最适宜跟孩子相处,很多学者都觉得这个时候的母亲和孩子最……再大的母亲跟孩子之间就容易有距离,容易娇惯孩子,容易过度训练孩子。所以我们一般看一个孩子包括看一个成年人,很多有问题的小孩,他童年特别是3、5岁之前的抚养经验上有问题,老人带的还是蛮多的 。
其实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越来越觉得弗洛伊德说的这个非常有道理,但中国人一般都不注意,但中国的很多家庭呢也没办法,父母忙于工作。所以毛泽东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是很不负责任的,其实人家已经顶了半边天了,家庭和事业各顶半边天,她已经忙家庭了,你还非要她的事业和男人一样的好,很累的,客观上来说呢,伤害了儿童。
历史造成的分工是非常有合理性的,人是不能抗拒历史的,所以说“人定胜天”简直是乱弹琴,有很多东西是天然铸就的,你一定要改变它无异于“螳臂当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