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12、伊索寓言
发布时间:2010-10-1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戴尧平

 

12、伊索寓言
学情分析: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小学生都喜欢读,但对于寓意的理解要加以辅导。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熟悉寓言内容,理解寓意。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
《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大多短小精悍,在结构上往往分为两大部分,也就是先叙写生动有趣的故事,然后点明寓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读懂故事,初步感受寓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激情导入:
说起狐狸,大家都很熟悉,在很多童话故事中都有他,如:兔死狐悲、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等,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
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个发生在狐狸家族里的故事,狐狸和葡萄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谈感受
读课题
 
 
二、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三、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
 
 
 
 
 
 
 
 
三、领会寓意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读轻声,读翘舌音,读平舌音。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轻声读课文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寓意,接受诚实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1 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 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读寓言。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四、积累迁移。 
 
 
1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1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  自读反馈。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  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齐读课题。 
 
 
自读寓言
 
 
 
 
 
 
 
 
板书设计
狐狸和葡萄
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           >?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边走边回头
 
牧童和狼
谎话                    闻声赶来
 
狼来了
                         
         真话                     没人帮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