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让孩子在劳动中成长(吉梨炎)
发布时间:2010-12-0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吉梨炎

 

让孩子在劳动中成长
                        吉梨炎
背景:
在学校教育中科学发展首先应该保障学生的科学发展,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在社会存在就要面对将来社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和妈妈等众多亲人的照顾,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有的学生几乎连基本的家务也不会做,凡事都习惯了依赖他人,久而久之变得越加懒惰。
缘由:
1、学校和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两大组成部分,一旦家庭缺少了劳动习惯和劳动方法的培养,那任务自然落在了学校身上。然而由于教学条件的优越,学生在校时间也最多是打扫一下教室和分担区卫生(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怎样去打扫),远远达不到培养学生多方面劳动方和习惯的培养;
2、从观察来看一个不爱劳动和不会劳动的人基本上也不就不会懂得劳动价值,也更不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极其不相符的;
3、通过观察我班学生中不会劳动和基本的劳动方法也弄不太懂的学生大有人在。还有的学生干点活就“喊怨”不停,真担忧他们将来如何自己独立生活。
附:适量劳动可以使孩子快乐。美国哈佛大学历时40年研究后得出结论: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是简单的家务劳动的人,比那些小时候从不做事的人生活得快乐。
研究表明,孩子们童年时的活动与成年后的情况有着惊人的关系。那些童年劳动得分最高的人,成年后交游广泛的可能性高出10倍,获得高薪的可能性大4倍,失业的可能性少15倍。那些童年很少劳动或不劳动的人,犯罪的可能性较高,精神不健康的可能性大。可见,那些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父母,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让孩子参加适量劳动是大有好处的,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目的。让孩子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其责任心、独立性、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这是情绪健康的基础。
及早开始。帮助妈妈的强烈愿望,几乎在孩子学步时就开始了。一个2岁的孩子可以把衣服送到洗衣间去。四五岁的孩子可以执行一个小的差使。7岁的孩子可以放餐桌,履行家庭一员的职责。一位心理学家在郊游中,让他3岁的孩子洗金属餐具,这样到长大一点时,孩子就已经学会怎样做了。
要有现实的标准。虽然多数事情大人会比孩子做得更好,但切不要自己代替孩子做,这样只能削弱孩子的自尊心。教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最好办法,是先向他示范,再和他一起去做,但这并不意味着宽恕、草率,如果他没有尽力做好,应当坚持让他再做。
不要用物质引诱。孩子做好一件事情,最好的报酬是给他一个微笑,拥抱一下或者说一声谢谢。孩子可以有零用钱,但不要让他觉得这是履行义务的报酬。如果这样,他可能认为,每一次清理自己的房间,都应得到钱。
要力所能及。让孩子劳动是必要的,但过多过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健康。给孩子任务要在其体力所及的范围内,使他体验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如果对这个任务丧失了信心和勇气,他也许再也不愿尝试了。
建议:
可以多创造给孩子劳动的机会和平台,设立统一劳动主题,可以请来专门的师傅给学生讲解劳动技能方法,也可以走到社区、福利院、孤儿院或市内一些公益场所等参加劳动。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让他们亲身体会和懂得劳动的意义;第二个目的是提高我们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对教育的认同度(相信通过大规模,长期的坚持一定会得到良好口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