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记得在一个炎热的日子,他穿了一件长长的厚厚的裤子来上学。我好奇的掀起他的裤脚后仔细一看,才知道是为了掩饰昨晚家人狠狠打了一顿后留下的伤痕,谁看了谁心疼的青紫一块块的疤痕。当时,他一个劲儿说:“没什么大不了,我习惯了。”
镜头二:还有一天他古古怪怪地竟戴上一顶黑黑的“酷”帽子回来学校,不知情的我,当时在课堂上就要他把它脱下。顿时全班轰隆一阵又一阵,他的头竟然光突突的,比任何一个秃头人都难看!
他就是陈XX,有一双清亮的眼睛,可那大大的眼睛少了一些儿童的天真,眼光总是冷冷的,让我感到他不合群,学习上更是缺乏积极性。同学们一谈起他,都显得有点恐惧,说他太 “野蛮”,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拔出拳头打人。
事后,我找来这个孩子,拍着他的肩膀告诉老师做错了,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可是,他那双躲闪不定的眼睛和那总是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似乎在告诉我,他不需要同情和安慰!他更需要的是尊重!尊重他的隐私、他的情感、他的行为方式。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因此,要增强他自我实现的信心,应先满足于他对友谊、感情的需要,使其走出孤独无助。于是,我亲自到他家里去,进一步和家长取得联系。我慢慢开导家长:光靠责打,对自己的孩子会造成什么后果?赚钱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学习生活也需要您的过问。家长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增进感情。比如吃饭时和孩子谈谈学校,谈谈老师,谈谈同学,在看电视的时候相互交流想法……。最后我们达到共识,那就是:孩子需要关怀,家长应多给点时间孩子,留意他的学习生活。
另外,要转化他,为他架起一座成功的桥梁是十分的必要的。这就要老师端正对特殊生的认识,认真分析个体差异,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我大胆的选他为班级的读书骨干,主要是负责每天登记同学读书、背书的情况,他做得很认真,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学生毕竟是孩子,他在学习中还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时,我故意地“忽视”他的小错,还不时地鼓励他;“不是干得很好吗?你近日上课很留神,如果也能把读书的热情也放在做作业上就更好了。”以后,只要他有依时完成作业的一天,有点滴的进步的我就不吝言辞地当众给予鼓励和表扬。一段时间后,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通过他自身的努力,他的英语成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人也变得自信了,同学也喜欢接触他了。
其实,孩子的心灵其实是隐秘的,复杂的,需要我们用心去解读。说实在话,我不知到对他的教育是否成功还是失败,只觉得,我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让我们希望孩子建立一座纯净的心灵花园,使他们不再受到污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