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更新
      明星学生
      名师风采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心灵之约>>心理教育>>班级心理教育案例——爱,化作最动听的语言
    班级心理教育案例——爱,化作最动听的语言
    发布时间:2011-06-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潘虹

     

    爱,化作最动听的语言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姓名:潘虹 邮编:213131
    【摘要与关键词】
    记得那是我刚踏上工作岗位时,被学校安排到一年级(6)班担任班主任。一个叫佳佳的小女孩在报名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学后,我一直都很关注佳佳。她上课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叫她起来回答问题不是声音小口齿含糊,就是干脆不说。当跟班第二年时,佳佳的这一情况不但没有改善。还变本加厉了。她的不爱说话演变成不和人沟通。老师们商量后制定了一个以“爱”为中心的帮助方案,决定联手帮助佳佳。并联系了佳佳的父母,家、校一起努力,两头一起使劲,帮助佳佳,让爱化作了她最动听的语言!
    自己人效应         标签效应            家校合作               师爱
    案例描述
    记得那是我刚踏上工作岗位时,被学校安排到一年级(6)班担任班主任。8月30日那天,我一大早就兴高采烈地来到班中,等待前来报到的家长和孩子。
    我们班的家长们似乎也对孩子要上小学感到很激动,我在班里坐了没一会儿,就陆续有家长领着自己的孩子进来了。我一一接待他们,不知不觉便临近中午了。核对名单后,发现还有3、4个学生没报到了。我伸长了脖子往教室外张望,等了很久,终于等来了一对父女。这对父女,不,应该说是这个小女孩在这报名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小女孩进教室起,我发现她的眼睛始终没有敢看我一眼,一直是畏畏缩缩地看着地上。他爸爸和我打过招呼后,对她说:“佳佳,来,叫老师。”可她似乎没听到一样,站在原处纹丝不动。他爸爸又哄了她一会儿,但她依旧没有开口。于是,他爸爸便放弃了,尴尬地朝我笑了下,开施咨询办理报到的有关事项。当说到学生是否要在校饮用牛奶,佳佳的爸爸轻声地问佳佳:“佳佳,要喝牛奶吗?”我心想,这下,她总要开口说话了,结果,我们等了半天,只换来了她一声变调的“嗯”。我的心咯噔一下,忍不住注视了她半天,这究竟是个怎样的孩子?胆小?怕生?还是就像我所看到的,不爱说话?我默默地在心底记住了佳佳的名字。
    开学后,我一直都很关注佳佳。她上课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叫她起来回答问题不是声音小口齿含糊,就是干脆不说。课堂经不起拖,当时,我又刚从大学中走出来没经验的新老师,初任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方法比较单一。引一引,让她跟着我说一说,鼓励鼓励她就过去了。看着她每次考试也都90多分,我想,孩子还小,慢慢来吧,应该不会有是大问题,不用大惊小怪。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错了,当跟班第二年时,佳佳的这一情况不但没有改善。还变本加厉了。她的不爱说话演变成不和人沟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时,她都不参与进来,开始有离群现象。课间,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活动时,她也是一个人站在人群之外。而且,我让学生回家完成的任务,要和家长说的事,她也从来不完成,她的不说话把老师通过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完全切断了。无奈之下,我觉得有必要和她的爸爸妈妈谈一谈孩子的这一情况。可是,我的邀请没有引来佳佳的父母。佳佳年迈的奶奶颤颤巍巍地代替她父母来了。奶奶告诉我,佳佳父母每天都要上12个小时的班,根本没空管到佳佳的学习,平时都是她在照顾孩子。学习上她帮不了,只能给孩子吃饱穿暖。当我问及佳佳平时在家的说话情况时,佳佳奶奶的话语既无奈又透着无所谓。她说,孩子从小就是这样,没什么的,他们在家里也经常哄她说话,她就是不说,和她妈妈一样,性格内向。”交流到此便陷入了死胡同,我只能结束交流。佳佳奶奶便带着佳佳出教室,她一边走,一边推搡佳佳,还责怪地说:“你这孩子,干嘛不说啊,怎么不说话呢?你又不是哑巴!”我见状不由得眉头深锁。这次沟通没什么成效,只能等她爸爸妈妈有时间时再和他们谈了。可是,佳佳的情况不能够再这样下去了。暂时得不到家长的协助,我只能先自己在学校里帮助她。我下班后和找到了我们班一些任课老师,和他们交流了佳佳上课的表现。大家的观点出奇的一致,都对她的不说话深表堪忧。我们讨论后都认为佳佳这种现象,有一大部分是家庭因素导致,父母上班时间长,没空管她,爷爷奶奶年纪又大,和她沟通不多,久而久之,她渐渐地就不会与人交流了,这是关爱缺失的一种表现。于是,我们商量后制定了一个以“爱”为中心的帮助方案,决定联手帮助佳佳。大致是课堂上多让她举手发言,一旦发言就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课后多和她谈天,嘘寒问暖,让她逐渐与我们亲近,从而开始与我们交流,渐渐地能融入集体。我知道这个方案光靠我们教师实施是不够的,还需要班上同学献一份爱心,出一份力。于是,我找到积极开朗、成绩优秀的阳阳做佳佳的同桌。我悄悄地告诉阳阳,佳佳在学习上一直把他当学习的榜样,她希望可以和你做好朋友,你要是愿意,就去和她握下手,告诉她,以后你们就是朋友了,你会在学习上帮助她的,下课也欢迎她和你们一起做游戏。阳阳听了我的话,高兴地跑去和佳佳做朋友了。我第一次看到佳佳脸上有了微笑。后来,我又开了班委会,用对阳阳说的那番话,发动班委会的学生去多接触佳佳。课堂上,我先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佳佳回答,让全班小朋友都用掌声表扬她。班中善良的孩子们似乎发现了老师的“小把戏”,每次佳佳回答完问题后,都微笑着把最热烈的掌给她。下课了,我总是有意无意走近佳佳,然后抓住一个小事和她交流。比如有次,我发现佳佳经常使用玫红色的物品,有天,她穿了件玫红连衣裙,我便走到她身边,笑着对她说:“佳佳的连衣裙颜色真漂亮,老师最喜欢这种颜色了。”佳佳听了,愣了一下,小声地说:“老师,这也是我最喜欢的颜色。”我便故作惊喜地和她开始谈我们都“最喜欢的颜色”。还有一次,大课间时,我发现佳佳一个人在旁边拿着毽子,便走过,问她借过毽子表演了几种不同的踢法。引起了佳佳的注意,也引来了一群同学。许多同学都嚷着要我叫他们,我便拉过佳佳,以佳佳为例,叫大家。佳佳又惊又喜,但她练得很认真。时候我发现还有同学向她请假,她也轻声地教了别人。一学期下来,佳佳回答问题的次数变多了,大课间时,我还看到她和班中一些活泼开朗的学生在一起做游戏,我别提多高兴了。
    三年级了,佳佳又有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英语和写作文。我一开学就想方设法联系上了佳佳的爸爸妈妈。语、数、外三门老师一起和佳佳的爸爸妈妈谈了如何帮助佳佳的问题。通过谈话,我们发现佳佳的爸爸妈妈其实也很担心佳佳。于是,我们给他们一些建议。工作之余,多陪陪孩子。特别是爸爸,爸爸的角色介入对培养女儿健全的性格有很大的帮助。陪孩子不要局限,生活、学习都要陪,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还有,不要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说“你怎么这么说话!你不会说话啊?”这类的话,这会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使孩子趋向成为标签所说的那种人。我们把在学校如何对佳佳的,成效是什么和佳佳的爸爸妈妈简单地说了下,让他们知道这样做的积极意义。我告诉他们,家、校一起努力,两头一起使劲,问题很快就能迎刃而解的,相信佳佳肯定会有更大的改善的。这话虽然有一定成分是在安慰佳佳父母,但我个人对这件事的结果会如人所愿充满了信心。佳佳的爸爸妈妈当场表态,会积极地去帮助孩子。
    三年级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我明显看到了佳佳的进步。在我们班,晨会课我是把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的,让他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朗读,唱歌等等。班里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讲一个故事,再和小伙伴们谈谈故事中的收获。我们还会一周评一次“晨会之星”。前几天轮到佳佳主持晨会课了。说实话,我在她表演前的很为她担心的。我怕她表演的不好会丧失掉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自信,那么我们这么的努力就都功亏一篑了。于是,那天佳佳一站到讲台上,我便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看,今天佳佳穿得多么漂亮整洁,就像个小公主一样。看来佳佳很重视今天的表演呢,我们给她点掌声好吗?”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阵掌声。佳佳笑着开始给我们讲《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教室里第一次这么安静,学生们忽闪着眼睛倾听着佳佳的故事。佳佳细细甜甜的声音传遍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第一发现,原来佳佳讲故事如此生动,佳佳的声音如此动听。佳佳的故事讲完后,教室里自觉地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全班同学一致认为佳佳是这周的“晨会之星”。看着佳佳像苹果一样红扑扑带着笑的小脸,我的心里比吃了苹果还要甜。
    【案例分析】
    从佳佳的事中,我知道了,在德育过程里,教师有心很重要,教师的爱更是关键的。因为师爱,一直促使着我去全心全意,想方设法地帮助佳佳。在整个帮助佳佳的行动中,我也查看了许多教育类,心理学类的知识,有法可依地去做,而是凭着个人经验,想当然地去。
    在我们老师和佳佳多沟通,嘘寒问暖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心理规律中的“自己人效应”——做孩子的好朋友。教师想要走进的孩子的内心世界,首先要成为孩子的朋友,贴心人,这样孩子才容易向你敞开心扉。经过一次次地故意与佳佳搭话后,我明显感觉佳佳对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渐渐愿意微笑着和我谈天了。我还带动其他任课老师与班中学生一起这样善意地友好地去接近佳佳。让他感觉在学校中,在这个环境里,都是“自己人”,她可以放松地,大胆地与人交流,快乐学习。
    还有,在我发现了佳佳奶奶对佳佳说:“你怎么总是不说,你又不是哑巴!”之类的话时,我立刻意识到,她这是在给佳佳贴“坏标签”。这完全违反了心理规律中的“标签效应”,所以在与她父母的交流中,我指出了这一点,并正确指导他们。而我在课堂中鼓励佳佳,表扬佳佳,其实就是在给她贴一张“好标签”,使她往好的方向发展。后来,佳佳的不断进步,也证明了,我的“好标签”贴得的有效的。
    在帮助佳佳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联系她的家长,让家校合一。这是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在孩子的教育中,我们应该遵循《小学教育学》中所提出的学校与家庭教育协调的原理中的“合力性原则”。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合力,而不是各搞各的,这样才能,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一般来说,学校与家庭对孩子的总体愿望是不会有什么大分歧的,无论哪一方面,谁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各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一共同愿望正是形成合力的基础。我和佳佳父母都希望佳佳能够活泼开朗,与人交流。所以,我们合力帮助她是最佳路径。而且,我一直遵循学校与家庭教育协调的方法中的“互相访问”,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以及责任心较强的家长都会把互相访问看成教育学生和子女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也不例外。我与佳佳父母互相访问,在访问内容中做到了解孩子在学校、家庭中的主要活动,表现和进步状况,共同协商制定今后教育孩子的步骤和方法,做到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教师与家长经常联系,采取实事求是的合作态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
    身为一个教师,我觉得自己对佳佳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因为,教师,就是要为了孩子的发展,就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用爱感化帮助学生。佳佳有今天,我觉得这一切都归功于爱,不正是爱,化作了她最动听的语言嘛?只要身为老师一天,我都愿意对学生奉献我所有的爱。让爱,给每一位学生一个灿烂的微笑,让爱,建立起每一个学生美好的未来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