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更新
      明星学生
      名师风采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心灵之约>>心理教育>>班级心理教育案例——爱
    班级心理教育案例——爱
    发布时间:2011-06-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邵伟强

     

    ——浅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奔牛新市小学
    姓名:陆亚云
    邮编:213131
    摘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我经常接触到的学生有很多来自于单亲家庭。这些单亲家庭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文明习惯极为不好。就是这样一些孩子,让很多教师感到棘手,打不得,骂不得。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这些孩子就是一种挑战,是一场心理和精神的挑战,也是一种耐力战。那么如何去教育这些孩子呢?
    关键词:单亲家庭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案例描述:
    “大姐姐,大姐姐……”我正走在安静的校园里时,一声声呼喊吸引了我。我回过头一看,一个扎着两羊角小辫的小姑娘正急急地走来。看她满头大汗的样子,我关切地说道:“小朋友,慢慢走,不要着急。”谁知这位小姑娘把嘴一抿,呵呵笑道:“原来是老师啊,我以为是高年级的大姐姐呢?”我一听乐了,就跟她边走边聊了起来。这是我和小杨的第一次见面,那时候我还不是她们班主任。但这位小姑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单纯,那么可爱。
    到了下半年开学,我接手了新的三年级。一到班级,我就看见小杨坐在教室里,看见我,很不好意思的笑笑,说声老师好。原来小杨就在我的班级里。当时我就想:这么可爱的小姑娘在我班里,真好!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突然发现小杨不对劲了。虽然她看上去很乐观,可没人的时候,却经常性发呆,学习成绩也处在下游。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事先询问了她之前的班主任,了解到她是她爸爸领养的孩子,没有妈妈。真是可怜,我心里暗暗想,一定要让小姑娘真正开心起来。
    于是我给她爸爸打了电话,她爸爸也及时来到学校。见面以后,我愣住了:这是九岁小杨的爸爸吗?花白的头发,两鬓的冰霜,都显示了眼前好像是小杨的爷爷。小杨的爸爸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不好意思地摸摸头:陆老师,我是小杨的爸爸。我四十几岁才领养了小杨。原来如此,通过后来的交谈,我知道了所有的事情。小杨的爸爸由于家庭困难,一直没有结婚。后来就收养了小杨。现在日子稍微好了点,但是没有人愿意嫁给拖着孩子的他。所以只能一个人抚养孩子。每天忙着做饭、洗衣服,孩子头上的小辫子也是他梳的。而且比较娇惯孩子,即使日子过得很拮据。小杨毕竟是个九岁的孩子,看着别的孩子都有妈妈,心里总不是滋味,老是心不在焉的,还有点自卑,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一直拖着。小杨的爸爸也很着急。
     和小杨爸爸交流过以后,我制定了一些对策。这小姑娘外表乐观,心灵却很脆弱。要用爱心慢慢去感染她。
    1、            经常找小姑娘聊天、谈心。当然,这聊天不能是老师对学生式。而是朋友,或者说像妈妈一样的朋友。有了初次见面的基础,加上我和她聊天的身份,慢慢地小杨向我敞开了心扉,我们之间的感情也渐渐地热络起来。每次我都给小杨买点吃的或者是学习用品,聊聊家里的事啊,聊聊她爸爸。其实在小姑娘心目中,爸爸是无人可敌的,但是缺少妈妈是小姑娘心中永远的刺。真的是: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所以我也只能安慰安慰她,希望她不要因为这件事一直落落寡欢。
    2、             在班级里经常性鼓励她。我发现小杨成绩不理想,有很大的原因在于她上课不认真听讲。因此我针对性地经常叫她起来回答问题,一旦回答对了,我都及时的给予表扬。小孩子都是喜欢别人肯定她的。一段时间下来,我明显感觉到小杨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虽然并不是每次都对,但我也从不批评她,反而鼓励她再思考思考。渐渐地小杨开始适应课堂学习了。
    3、             召集班内同学一起来帮助她。小杨表面上很乐观,同学们年龄小,往往说话不注意分寸,无意中会说出伤害小杨的话。我把班干部和某些同学召集起来,简单地向他们说明了小杨的情况,让他们在班内能主动和小杨一起玩,看到她有什么不会做的题目主动教教她。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帮帮忙。
    4、             在生活上细心照料她。由于缺少妈妈,小杨的爸爸也不可能事事照料的那么仔细。我虽然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但我经常向办公室里的同事请教,同事们都很帮忙。有的同事把家里女儿以前的衣服带来;有的同事买来漂亮的发夹……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太可怜了,都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
    5、             经常与小杨的爸爸沟通。小杨的爸爸是个善良的人,这辈子最重要的人就是小杨了。他是真心希望小杨好的人。于是他听从了我的意见,在家里除了照料好小杨的生活,在学习上也抓紧了。毕竟作为一个学生,以学习为重。溺爱不可取,反而会害了孩子。真正做到家校合一。一段时间下来,小杨的爸爸打电话给我,惊喜地告诉我,小杨比以前懂事多了,回到家主动做作业,还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呢。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杨在班级里慢慢好转了。但这还需要我们一起坚持下去。小杨对我这个班主任也是敬爱有加。空余的时候都会主动找我聊天了。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吧!一个普通班主任的爱真的能感化自己的学生。以前我不信,现在我信了。
    后来我调动离开了原来的学校,失去了小杨的消息。但我深信:小杨一定会好好地。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看到宝宝每天对着我笑眯眯的,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小杨的身影:扎着两羊角小辫,嘴里喊着,大姐姐,大姐姐……。真心地希望小杨过得越来越好!也以此激励自己:爱是源泉!我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我的学生们!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特殊的单亲家庭。不同于社会上的单亲家庭。这是养父和养女的关系。养父很关心孩子的生活,只不过有些溺爱,不怎么关心孩子的学习。小杨由于缺少母爱,导致性格上有些缺陷,而养父的溺爱又导致学习的落后。这些就需要班主任的细心照料了。我认为以下几点做法有可取之处。
    1、                用爱心感染。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应视学生如子女,投入更多的情感,坚持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单亲孩子”。“浇菜要浇根,教人要教心”,教师要用自己的真心感染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是“教”人“化”人。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应当齐抓共管。班主任应当经常同任课教师交流意见,并能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特殊的生活境遇,他们渴望得到的是真正的关爱。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去弥补这些孩子丢失的爱。学习上,多辅导;生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疏导。要经常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用自己真挚的爱心去温暖他们,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朋友,思想进步的引路人,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友善,使他们不再感到自卑和孤独。因为爱心是教育的良药。  
    2、                用友情弥补亲情。单亲家庭的孩子最缺少的就是父(母)的爱,老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当季节转换时,提醒他(她)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个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当这些孩子遇到困难时,作为一个教师应特别重视,要安排其他同学给予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感到尽管少了父(母)的爱,但多了老师的呵护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尽管老师的爱不能代替父母的爱,但这可以弥补他们所缺失的父(母)的爱。如果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友爱真情的班集体中,我想他们肯定会感到生活仍然是充满希望和生机的。  

     

    3、                鼓励是进步的动力。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肯定、鼓励、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他们的自卑感,唤起他的进取心。对单亲家庭孩子应该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对这类学生,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当他们取得成绩,哪怕是非常小的成绩,我们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表扬。当他们出现问题或有热情却未能做好时一定要鼓励,不歧视、不回避,并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多给予正确的指导,使他们知道老师是关心自己、接纳自己的,使其能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因为鼓励是进步的动力。
    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好比茫茫大海上漂行的一叶孤舟,他需要领航员的正确引导,才能安全地抵达宁静的港湾。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单亲家庭的孩子,让他们顺利地走向生活的彼岸!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