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最好的教育语言
奔牛实验小学 孙明霞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作为在学生心灵上行走的教育者,爱是我们最好的教育语言。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过错、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一切都出自教师对学生的爱。这种爱没有惊天动地的气魄,没有世人瞩目的壮举,它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永恒。
一年多前刚接这个班级时,我就注意到一个小男生,圆圆的脸庞,弯弯的黑眼睛,比其他男孩较长的头发,他叫成岩。成岩,怎一个“静”字了得?每当一节课结束后,同学们都在教室里放松地说笑,他却总是安安静静地做作业、看书;大课间时,大家自由地活动、玩耍,只有他静静地站在操场一角,眼神专注地凝视着某个地方,似乎在想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想。他,安静得仿佛不存在一般。
在所有的在校时间里,成岩一直安静,从来都是独自一个人。有一次,当我让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理想时,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高谈阔论。成岩站起来,却用一双羞怯的眼睛看着桌面,一言不发……
九、十岁的男孩应该是活泼、充满朝气的,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呢?身在集体里,怎会对集体的事置若罔闻?如此内向,甚至有些自闭的孩子,今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我决心尝试着转变他——
通过和成岩父母的交流,我得知成岩是那么地热爱集体,爱每一位教他的老师。他对妈妈说:“我的成绩不好,会不会给班集体抹黑呀?”“妈妈,您知道吗?我们班这个月又拿到‘绿色中队’的流动红旗啦!”“妈妈,我们班要开中队活动啦!”……此时我才明白,是内向、自闭的性格让成岩的内心世界蒙上了一层帷帐。
和家长交流之后,我开始把一些简单的的事情交给成岩做,我班的图书角需要一名图书管理员,我想到了成岩。
“成岩,你愿意为班级做些事吗?”“什么事啊?”他的声音低低的,需侧耳细听才能捕捉到。“当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每天利用课余时间为我们班整理书柜好吗?”他小心翼翼地点了点头,嘴角流露出淡淡的微笑。自此,成岩每天都利用放学后的时间为大家整理书柜,乐此不疲地当着图书管理员。
自从学校鼓励大家主动弯腰捡纸开始,我常常能看到成岩主动捡起地上的废纸,默默地扔进垃圾桶。周五值日时,其余同学常常嬉笑打闹,而他总是静静地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然后主动帮助别的同学分担工作……于是,期末时我把“绿色小卫士”的奖状送到了他的手里,他开心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学期,成岩的变化越来越明显了,课堂上能看到他越举越高的小手,听到他越来越自信的发言了,课后也渐渐能看到他与别人谈笑的身影了。有时,他甚至会跑到我身边,主动说一些在家发生的趣事,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看到成岩越来越自信的眼神,越来越开朗的笑容,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的确,师爱是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一项最关键、最核心的道德要求,也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和核心。无论是爱满天下的陶行知,还是童心母爱的斯霞,抑或是用生命铸就永恒丰碑的殷雪梅,他们都在平凡的生活中,用点滴真情演绎着大恩大德,大慈大勇,大爱大善。在他们的身上,都体现了高尚而伟大的师德。他们是英雄,更是我们的楷模。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踏着他们的脚步前行!
让教育充满爱吧,让爱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