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更新
      明星学生
      名师风采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心灵之约>>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小儿垂钓》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小儿垂钓》
    发布时间:2011-06-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红菊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奔牛实验小学 张红菊
    教学目标:
    1、    学生会认2个生字“纶、莓”,会写2个生字“稚、侧”。
    2、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中“稚函”的可爱。
    3、    让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兴趣,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    古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唐诗由于节奏明快,韵感十足,意境幽远成为一颗璀灿的明珠。唐诗中有不少描写少年儿童的诗,请你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一些?
    2、    《村居》:写了什么?季节呢?完整说。
    《所见》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清明》牧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再写一首有关儿童生活诗
    二、教学古诗
    (一)读诗、解句
    1、    板题:将学生注意“垂”的笔顺。“钓”的右部。
    读题:知道了什么?猜猜诗所写内容。
    2、    打开书,仔细读诗,该怎样读呢?
    1)读准确,读出节奏。
    2)读中了解诗句的意思,怎样理解诗句意思?引导运用工具书,看插图等方法学习古诗。
    3、    生自读、师巡回了解与指导。
    4、    反馈:(1)指导读准“稚、侧、纶、莓”的字音,教学“稚、侧”的写法,学生描红。(2)同桌交流诗句意思。(3)质疑问难。(4)指导把古诗读准、读好。
    (二)品诗入境
    1、只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还不够,应把诗的韵味和意境读出来,这叫品诗。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因为这首诗诗中有画,诗中有声,诗中有事。
    2、生自读,想像画面,体会一、二句意韵。
    1)人物特点:蓬头、学垂纶。
    2)人物动作:侧坐、草映身。
    3)周围景物:透过草映身想到了哪些景物?
    4)引导由景到人把图画说具体,说的有条理。
    5)质疑:你去钓鱼,你会选择这潮湿、阴暗的莓苔之地吗?讨论体会稚子人聪明之处。
    3、表演、体会三、四句诗意韵。
    1)就在他专心致志钓鱼的时候“路人借向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听到了什么?怎样问?从哪个字看出来?“遥”。
    2)蓬头稚子是怎么回答的?
    指生表演,为什么不回答?手的动作怎样的?有不同看法吗?
    板书“摇、摆”与“招”对比,引导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讨论表演,体会“招”用字之精妙。
    学生回答:“因为害怕惊动快要上钩的鱼儿,所以没有马上回答路人的问话。”“嘘,别出声。不然我就钓不到鱼了。”“请你再靠近一点,我会轻声告诉你的。”……
    师:你看,这个小小孩真是有教养,没有因为别人的问路打扰了自己,而不高兴,是在叫人走近了告诉呢。生活中,我们也要像这小孩一样,乐于助人,有礼貌。
    【设计意图:从学生精彩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知道诗人抓住了孩童瞬间的变化,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孩童的神情意志,令大家不得不爱上这个可爱的孩子。通过思维和想象,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
     
    3)引导把“招手”后的情景表现出来。
    4、现在你对蓬头稚子有了什么印象?
    (三)吟诵诗悟情
    1、    请大家再来读诗,体会斟词酌句的妙处。
    自读、指读、范读。
    2、    全班齐诵。
    3、    熟读成诵。
    4、    默写古诗。
    三、拓展延伸
    胡令能简介,搜集其余三首诗一读。
    四、作业
    在补充练习上完成《小儿垂钓》的改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