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金亚玉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第22课——
上节课,同学们跟着老师到上海宋庆龄的故居参观了两棵樟树,这节课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再次来到樟树前,并且留个影,好吗?
2、齐读第六自然段。(出示)读完这段话大家有什么疑惑呢?(为什么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呢?这究竟是怎样的两棵樟树?)
二、重点学文第4—5自然段,感受樟树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1.打开书本,自由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想,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
学生自由回答。
(1)这是两棵枝干粗壮的樟树。
a(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b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追问
你觉得这两棵树像什么?
{站在树底下,像撑开了一把绿色的大伞,遮住了大半个天空;远看像一朵绿色的云……)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这还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a{这是两棵树叶稠密的樟树。}
b从“稠密”这个词语中你感觉叶子怎样?
{一簇簇,一堆堆,不留一点儿缝隙。每一片绿叶都是一个小精灵,散发出生命的活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好像要把全部的生命力展示出来……)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3)是啊,不仅如此,而且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引读)
“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蓬蓬勃勃,你想到哪些四字词语?
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啊,它还会在怎样的环境与条件下显示出它们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想像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
出示说话训练: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是狂风还是暴雨,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是干旱还是洪灾,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何时,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4)出示樟树图片,用一个恰当的词(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积累的词语)来描述一下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说话训练:这是两棵 的樟树。
(5)小结:在这一小节中,作者从樟树的枝干、树叶以及它的四季常青、蓬蓬勃勃这几方面写出了樟树的外在美。(板书:樟树:外在美四季常青,蓬蓬勃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让它们的形象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先自己练习一下。(自由朗读,齐读)
这是多么繁茂、粗壮,多么坚强、富有生命力的两棵树啊!难怪宋奶奶要深情地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齐读)
2、过渡:宋奶奶舍不得离开这两棵樟树,不仅是因为它们四季常青,蓬蓬勃勃,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呢。请大家好好读一读文章的第5自然段,找出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指名回答,相机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1)读后交流:这段话写出了樟树的什么特点?(板书:香气驱虫,永久保持)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也就是樟树的内在美。(板书:内在美)
(2)从哪里可以看出“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引读:(即使……也……)
“枝枯叶落”说明什么?{樟树已经失去生命力}当樟树枝枯叶落时香气仍然不变,那么当它枝繁叶茂时呢?(更是芳香四溢)。
引读:(只要……就……)
师:讲述故事,加深对樟树的香气能永存、不招虫的感性认识。
(3)这一小节中,作者除了写樟树,还写了石榴树,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指读)
(4)既然是写樟树,为什么还要写到石榴树呢?(与樟树形成对比,突出樟树的香气可以驱虫,能永久保持的特点,这就突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
(5)小结:学到这,我们发现了,原来樟树不仅外形美,还有它独特的可贵之处,难怪宋奶奶不肯搬家,充满留恋地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课件出示、齐读。
3.让我们再次完整地读一读4、5小节,回味樟树美丽与它的可贵之处。(齐读)
三、借物喻人,感受人物品质美。
1.过渡:如今,宋庆龄已离我们而去,可故居还在,那两棵樟树依然伫立在那儿,人们来到宋庆龄故居,依旧会睹物思人。人们会怎么做呢?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这里的“瞻仰”能不能换成“参观”呢?为什么?(不能,因为从“瞻仰”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人们对宋庆龄非常的尊敬。)
(3)是的,宋庆龄的确令我们尊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点击幻灯:宋庆龄像和有关事例介绍。看图,说说宋庆龄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如美丽、高贵、典雅等)(板书:美丽、高贵)
(4)其实宋庆龄不仅外表美丽、气质高贵,而且具有高尚的品格。在课前,我们了解了这个伟大女性的很多故事,老师将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显示资料和图片)。交流:宋庆龄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如爱国、爱民、坚强勇敢、一身正气等。)
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她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在危难时刻,大义凛然,英勇战斗,从不向反动势力妥协。敌人因为她的英勇坚持和高贵的品格,不敢迫害她。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妇女之一。
(相机板书:一身正气,坚强不屈……)
(5)学到这儿,你觉得这主人和樟树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作者表面写樟树的美,实际上是写——宋庆龄的美;表面是写樟树的可贵之处,实际上是借樟树来赞美——宋庆龄的高贵品质。是啊,课文表面上是写树,赞树,实际上是写人、赞人,樟树就具有了象征意义。这就是借物喻人的手法。(板书:借物喻人)
2.小结:是啊,人们(结合板书)人们喜爱这两棵樟树,更敬爱这两棵樟树的主人(宋庆龄)。樟树已经成为了宋庆龄高贵人格的象征!每天宋奶奶故居前驻足瞻仰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总要抚摸一下那粗壮的树干,凝视那绿得发亮的树叶,闻一闻散发出的清香,在樟树前留个影,寄托无限的崇敬与怀念。
3、宋奶奶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的一生,是充满活力、坚持正义的一生,她不仅被中国人尊为“国母”,就连许多外国人也对她充满敬意!(课件出示外国人对她的评价。)师读。
美国记者安娜说:“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法国著名的作家罗曼罗兰说:“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狮。”
4、现在,让我们齐声诵读第6自然段,用我们最深情的朗读,和美丽的樟树一起,共同怀念这位伟大的女性——宋庆龄。
五、布置作业
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三个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以“站在宋奶奶的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3.实践活动:有机会去上海瞻仰宋庆龄故居。
七、板书设计
樟树 借物喻人 宋庆龄
外在美: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美丽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高贵、典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内在美: 香气驱虫 永久保持 一身正气 坚强不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