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更新
      明星学生
      名师风采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心灵之约>>心理教育>>活动与小节--开学第二课——《梦想与成长》
    活动与小节--开学第二课——《梦想与成长》
    发布时间:2011-06-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谢燕

     

    开学第二课——《梦想与成长》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六(5)中队主题活动 辅导员 谢燕
    一、         活动设计方案及思路:
    六年级的学生他们面临着毕业,心中肯定充满了很多梦想,这些梦想有些符合实际,有些“偏离”了学习的轨道,怎样把他们的梦想一一进行正确的引导呢?《开学第一课》将同学们的梦想再一次点燃,同学们从这次活动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并也得到了一些思考。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有了一定的思想,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那怎样把这些梦想转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呢?大队辅导员姜采美老师和德育处的高伟明主任结合学生的特点,活动的主题,建议我开展开学第二课——《梦想与成长》为主题的中队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梦想,并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自己正确的梦想,这样才能拥有自己美好的未来。
    二、         活动过程:
    (一)队仪式
    (二)活动开始:
    1、节目一:诗朗诵《甜蜜的梦想,五彩的梦幻》
    主持人甲:《开学第一课》将我们的梦想又一次点燃。
    主持人已:我们都从没有忘记,那些令我们感动的誓言与希望!
    主持人甲: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梦想自己当科学家,梦想自己当富翁,梦想自己到火星旅游……
    主持人已:在我们令人羡慕的童年,有多少色彩斑斓的梦幻,有梦想才会有美好的未来。请欣赏诗朗诵《甜蜜的梦想,五彩的梦幻》
    2、节目二:音乐剧《梦想的歌声》
    主持人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长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如何找到它、挖掘它。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只要你去努力,去完善,去雕琢,同样会赢得美丽的人生。让我们伴着梦想的歌声走进心中的殿堂。请欣赏音乐剧《梦想的歌声》
    3、节目三:交流梦想(队员朗诵自己的梦想)
    主持人已:梦想的力量是伟大的,让我们的王红找到了方向。
    主持人甲:是啊,有梦想才会有精彩的人生。让我们来听听我们队员自己的梦想。
    4、节目四:采访
    主持人已:我们已站上了梦想的舞台,只是有时却迷失了方向,不知道那条路是不是能够通往梦想的彼岸。下面有请我们的大队辅导员姜老师为正站在舞台上还有些茫然的我们上一节《梦想第二课》。
    主持人甲:(现场采访队员)听了姜老师的课,有什么感想吗?
    主持人已:谢谢姜老师,我相信我们中队的小作家也一定能给自己找到一条正确的路,点亮梦想那盏明亮的灯。
    主持人甲: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这个梦想该如何去实现它呢?下面有请我们的硕士研究生-----德育处的高主任给我们继续上《梦想第二课》
    主持人已:(现场采访队员)听了高老师的课,你们觉得自己哪方面做得还不好?
    5、节目五:快板《养成文明好习惯》
    主持人甲:听了高主任的《梦想第二课》,我们知道,任何梦想的实现都要从现在开始,从良好的习惯开始,梦想不是一步登天,在十好习惯伴成长的主题教育中,让我们从培养好习惯开始吧。请听快板《养成文明好习惯》
    6、结束语:
    主持人已:今天,我们再一次在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并且已浇了水,施了肥
    主持人甲:今天,我们让梦想长上了翅膀,并且找准了方向,在蔚蓝的天空开始飞翔。
    主持人已:梦想的力量是神奇的,它能给你一片灿烂的天空。
    主持人甲:梦想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能给你一个美好的人生。
    合:让我们带上梦想追逐不是梦的未来,让我们乘着梦想的风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         活动总结:
    在本次中队活动中,队员们个个参与,表现出了很高的集体荣誉感,从诗朗诵到音乐剧,同学们排练了一遍又一遍,追求着完美,直到活动开展的最后一刻还在默默地背台词。从本次活动中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同时对那部分有些“偏离”学习轨道的学生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了正确的梦想。这次活动的教育意义很大,特别是姜老师和高老师的《梦想的第二课》更是把这次活动推向了高潮,从身边的故事出发,寻找身边的“偶像”人物,从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想这样的活动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