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更新
      明星学生
      名师风采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心灵之约>>心理教育>>心理辅导课教案--有朋友真好
    心理辅导课教案--有朋友真好
    发布时间:2011-06-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姜彩美

     

    有朋友真好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朋友真好。
    2、通过游戏,使学生懂得学会欣赏与学会合作能拥有更多的朋友。
    活动过程:
    1、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有很多朋友,成为受人欢迎的孩子。我也衷心祝愿你们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今天,我们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就是玩一玩,学一学,让大家找到更多的好朋友。
    2、游戏感知
    游戏一:“找朋友”
    (1)围成内外两圈,随着音乐声,里圈外圈分别按不同的方向转圈,当音乐声停时,里外圈在一起的人抱在一起。(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要求学生分别找3个、4个、6个朋友围抱在一起,每次总有个别学生“找不到朋友”)。
    (2)游戏结束,回到各自的小组,分享游戏中找朋友的过程和心情。
    (3)各组派一位代表交流感受(找到或没有找到朋友的同学分别谈)。
    小结:的确,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有朋友真快乐,有朋友真好。
    游戏二:“击鼓传球”
    (1)全班同学围圈坐,听着鼓声传彩球。当鼓声停的时候,手中拿着彩球的同学和他左边的同学一起站起来,拿球的同学首先说一说对对方的欣赏,然后该同学也表示一下对他的欣赏,讲完以后互相握握手(老师先找身边的同学做一下示范)。
    (2)全体同学分享,在“击鼓传球”活动中,被别人欣赏时的感觉和欣赏别人时的发现。
    小结:被他人欣赏很快乐,心里乐滋滋的,对欣赏自己的同学也产生了好感,想与他多多交往,而欣赏和赞美别人也是很快乐的,从对方的神态中感到了被接纳的乐趣,这真是获得朋友的一种好方法。
    游戏三:“你我同行”
    (1)两个同学背靠着背,中间夹着气球走一个来回,球不能掉下来,看哪一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2)学生思考和讨论:
    l        “你我同行”的游戏中,我们两个人是怎么做的,任务是怎么完成的?
    l        从完成“你我同行”的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l        现在想想该游戏对我们的生活有无帮助和启发?
    小结:同学们说得很不错,游戏中需要互相配合,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平时同学之间相处也同样需互相合作、配合默契才行。在合作的过程中,既得到了快乐,也找到了朋友。
    3、生活感知
    引导学生在游戏体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讲一讲,各自交朋友过程中的方法和感受。
    总结:希腊作家斯托贝说过:“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一个会欣赏别人,并且会与人很好合作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老师祝愿大家,每个人都能拥有更多的朋友。
    在全班同学齐唱《找朋友》的歌声中结束本次心理辅导活动。
     
     
     
     
     
     
     
     
     
     
     
     
    建议和说明:
    1、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熟悉学生,这样所设计游戏以及活动的形式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活动就是针对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心态和困惑而设计的。学生渴望交朋友,但又常常苦于交不到朋友。因为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使他们只知道表现、关心自己,既不会欣赏别人,又不会与人很好地合作。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一直困扰着他们,内心的孤寂时常烦恼着他们,针对这个现状设计了这三个游戏。如果学生主要不是这种心态和困惑的话,可设计另外的游戏和活动。
    2、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当音乐声停下后,让学生找多少个朋友数目的确定,要根据班级的学生数而定,每次都要为找不到朋友的同学创设一个情景——找到朋友的快乐,找不到朋友的沮丧。
    3、在“击鼓传球”游戏中,教师要让更多的学生在鼓声停的时候拿到彩球,不要集中在少数人身上,让更多的同学可以参与欣赏人和被欣赏的过程,从中获得感受。
    4、“你我同行”的游戏有一个比赛的要求,教师在引导时,要注意淡化游戏结果的胜负,而侧重于强化学生从游戏活动中的体验和情感。
    5、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可能会讲出不同的感受,不一定都集中在欣赏和合作上,老师都要给予认可和接纳,不要硬往欣赏合作上套。
    6、本课适合低中年级的学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