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发布时间:2013-05-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宋惠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宋惠丽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开展愉快教学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愉快教学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愉快教学呢?
一、巧妙导入,让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话是有道理的。若上课之初,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所学内容兴趣索然,那么课堂内就不能充分收到效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何激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触景生情。创设教学情景,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作游戏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
如,在教“能被 2 、5 、3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本人采用了以下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以前是老师考学生,现在由同学们来考老师,好吗?。”同学们听了都很高兴。我满怀自信地说:“不论同学们说出的是几位数,我都可以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地判断它能否被 2 、 5 、 3 整除。”同学们听了,有点不大相信,但他们很想试试。于是争着举手举出数来考老师,并且举出的数一个比一个大。老师很快就作出回答。学生通过计算验证了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这时大家都觉得很奇怪:里面到底有什么“诀窍”呢?看到学生求知若渴的样子,老师知道他们的学习兴趣来了。于是趁机因势利导地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很快就会解开这个谜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收效也自然大了。
二、创设氛围,让学生享受主体之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对数学活动参与的程度与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想法等交流,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欣赏、赞扬、等内容的交流,实质都牵涉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学生可以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自觉参与的欲望必然增强。
在课堂中,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愉悦。其次,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应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说得不错”“你真聪明”“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想”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这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三、自主探索,让学生体验过程之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有艰辛的探索、攀登,才会有成功的乐趣。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生命潜能和可发展性,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个概念的教学,教材中这两个概念讲的很简单,只用举例法笼统的说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学生对两个概念的认识是肤浅的,根本不能正确地建立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如果教师空泛的讲,学生不但积极性不高,而且也不能真正明白。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趣味性活动:先让学生剪好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纸片,学生都知道这些是平面图形。接着,让学生用这些纸片以及早准备好的小棒、胶水、剪刀等材料,把它们变为“大的”物体,看谁会变,谁变的好,谁变的多。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立刻表露出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着,争论着,操作着。不一会儿,多数学生做出了长方体、正方体;还有的做出了圆柱体,竟有一个同学做出了暂时叫不名的棱椎。学生看着自己的杰作是“洋洋得意”。老师不失时机的问:你们的那些平面图形哪里去了?学生纷纷说着自己做成的物体的名字。那变出的这些大的物体属于什么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学生抢着说:变大了,变粗了,变高了,变厚了。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平面图形不占空间,而立体图形占据较大的空间。从而也就正确地掌握了这两个概念。整个教学过程在问、想、做、议、悟的师生协作中进行,从动手操作到发现,均由学生在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中,探索发现,整个过程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进行,自主探索,自得其知,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四、巧设练习,让学生感受练习之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年龄越小,注意的稳定性越差。一节课中,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就会出现分散。这时,我们要适时、适当地安排一些练习,穿插于教学之中,使儿童的大脑处在只有一个兴奋中心的状态。练习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练习要有趣味性
根据儿童好动、好奇、好新、好胜的心理特点,我们设计有趣味性的练习,使之在欢快兴奋的气氛中学习,这样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进行“分数的意义”教学后,本人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一个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具体做法上这样的: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电脑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画中有许多不同的事物。要求学生围绕“把什么看作单位‘ 1 '?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进行思考,从图中选取不同的事物,以“看谁说的分数多”的形式进行练习。比赛结束后,答对的同学可以到老师处领奖品。拿奖品时,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拿奖品。如拿奖品总数的 1/9 、 1/8 、 1/6 、 …… 按要求取对奖品的,奖品就属于他,拿错的不给予奖品。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当中,不仅及时巩固了新知识,同时能够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使他们爱学数学。
2 )练习要有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如,课堂练习“两列火车从相距25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2.5 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评价标准是:能用一种方法解答的奖一个A ,能用两种方法解答的奖两个A ,能用三种方法解答的奖三个 A 。同一道题既有基本要求,又有提高要求。这样的课堂练习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注重实践,让学生体验应用之乐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如:教学完“统计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收集某个时间段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制成“车流量统计表”为交通部门制定交通规则,提供数量依据。又如,教学完“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实地调查,统计储蓄种类,并计算一定量的钱,比如,2000 元人民币是存一年合算还是存两年合算。事实证明,只有将数学与现实背景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才能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激励评价,人人享受成功之乐。
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 “√”“×” 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 “ 答题正确 ” ,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 “√” 和 “×” 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而利用评语能弥补这些不足。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
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使学生 享受到成功之乐,会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善用媒体,使学生增添学习之乐
朱熹说过:“教学未见其趣,必不乐学。”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样的表现方法,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具有先进的技术功能,它能够对文字、数据、声音、图像、动画、录像、电影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通过特定的技术,利用电脑的独有功能,设计出教学课件,把原本死板、无声平面的内容处理得生动逼真、有声有色、立体的画面,使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综上所述,使学生乐学,应该从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要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使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品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