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管好自己 教好孩子(金彩霞)
发布时间:2013-07-2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祁洁萍

 

管好自己   教好孩子
奔牛实验小学 金彩霞
又到周末,在学校住了一星期的女儿要回家了。周六,我忙着改善伙食给孩子增加营养,忙着洗洗晒晒收拾屋子,女儿忙着做她的作业,倒也相安无事。下午,她爸爸下班回家后就在客厅弄电脑,一会儿看看视频,一会儿玩玩游戏,一会儿刷刷微博,还不时评论几句。女儿去客厅倒了杯水后回房间,就砰地一声关上了房门。吃晚饭时,她忍不住了,对她爸说:“你倒好的,一下班就可以玩电脑,我还要做这么多作业。哼,我也要玩电脑。”她爸说:“那好,你去上班,挣钱,我去上学,做作业。”她撇了下嘴,没再说话,却是满脸的不服气。女儿已经是个高中生,平时自控能力不错,估计是本周作业较多又难做,她爸的做法又让她还得再面对电脑、网络的诱惑,所以发起了无名火。事后,我就要求她爸爸玩电脑时呆在自己房间,尽量保持安静。也允许女儿在学习之余使用电脑,并让她自己控制时间。可这些做法也仅是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养成好习惯。
我觉得要想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并不是靠父母大喊大叫,要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父母首先要有好的习惯。如果父母自身没有好的习惯,不尊重孩子,总把自己当“首长”,把孩子当“部下”,命令就是指责,自己为所欲为,随便闯入孩子的房间,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言行举止,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又怎么会成为好孩子呢?
在很多家庭里,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既定路线走下去,绞尽脑汁,费尽心血,给孩子立了很多的“规矩”,让孩子必须达到某种“要求”。孰料,这样的设计大多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父母在要求孩子的时候,没有管好自己,怎么能教好孩子呢?因为,父母的要求总是比孩子的能力高出很多,当孩子写的字不好的时,会严厉批评;当孩子写错了的时候,就会呵斥、指责:“你怎么这么粗心啊!”孩子写的慢一点是正常现象,在父母眼里却是不足,“你就不能快点?”这时孩子只能是手忙脚乱,心烦意乱,还有什么心情写作业,又怎么会不出错误?父母越是着急上火,孩子就越不知道如何是好,双方“两败俱伤”,父母伤心,孩子既伤心也伤身。慢慢地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有的时候孩子也确实需要父母的陪伴,因为有的作业孩子根本不理解,这就需要父母的引导,而不是指导、监督,更不是直接告诉孩子你这里错了,那里不对,你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写。父母要给自己提要求,不要通过“监督”孩子而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记得开家长会时,一些家长说孩子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写作业的时候也想着看动画片、玩游戏,根本就没有心思学习。可是有的家长当孩子学习的时候,不是打麻将就是打牌,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不是大声喧哗就是大吵大闹,孩子怎能安心学习?父母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管住自己不要成为孩子的干扰源,当孩子学习的时候,自己最好是看看书,读读报。要明确告诉孩子,自己写作业,遇到不会的可以问,这既锻炼了孩子的独立性又锻炼了主动性。当孩子写完作业的时候不要置之不理,认为作业写完了就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写完作业后的时间孩子怎么度过,父母的陪伴很重要。并不是孩子愿意看电视玩电脑,而是没有人陪他们玩,家长认为小孩子的事情都是很幼稚的,不想参与,那孩子不看电视玩电脑还能干什么?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要认为在自己家里没有那么多讲究,其实不然,孩子会把你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记在心里,这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班里有个女生,中午在食堂吃饭,没有哪天能把饭菜吃完,总是嫌这嫌那,我旁敲侧击几回,才弄清原来孩子她妈就是这样,在家饭菜不对胃口,吃个几口就算了,待会儿再吃零食。这些虽然是小事,如果没有这些小事情的积累,又怎么能让孩子成为一个习惯良好的人呢?
  平时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我时时记得给自己立个规矩,为了让学生注意写字姿势,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时总坐得端端正正,力争保持“三个一”;为了让学生整理好自己的课桌,我总是把讲台擦干净,台上的物品摆放整齐。因为只有自己有了规矩才能够给孩子画一个方圆,自己没有规矩就不可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更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孩子在父母的心里,可以说就是自己的生命, 在教育孩子方面,老师和父母应该认识到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自己立好规矩,才能心平气和地教育孩子。相信只要用心做好“功课”,当孩子在成长路上跌倒时,给予适当的扶持和关怀,孩子一定能成为有教养、有责任感的人。
给自己立个规矩,只有管好自己,才能教好孩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