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小学信息技术韦国名教师工作室
2013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工作室认真贯彻区教育局有关文件要求,以小信息技术课堂为研究领域,以学术交流、教艺切磋、互动提高为基本宗旨,要求每个成员在“五级梯队”中能够提升一级或进一步增加知名度,影响一批教师,并推出一系列研究成果,形成地区特色。
二、工作目标
1、成员成长目标:每学期系统研读一本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教育专著,创造性地承担专题讲座,进一步扩大自身在本地区的示范作用,能在“五级梯队”中提升一级,初步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学风格。
2、学科研究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施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初步形成研究成果,优化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结合2013版新的课程指导纲要,开展学习与研究活动,形成一批案例。
3、成果推广目标: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及获奖论文8篇,优质公开课8节,教学案例、教育故事15篇,有影响的讲座2次以上,工作室成员与其他教师网络互动研讨资料若干。
三、工作措施
1、制度建设为先,规范工作室运行机制
作为武进的首批名教师工作室,为了能够更加规范地运作名师工作室机制,保证工作室预期目标的顺利达成,首先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前景发展制订切实有效的一系列制度,明确方向,加强督促力度。
本工作室全体成员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室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外,探讨工作室制度建设问题。
2、学习提高为重,提升工作室运行份量
教育研究要有深度就必须参加学习培训,教师要能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注重学习修炼。成员自主学习为主,承担专题讲座为促进手段,辅以外出培训。
工作室每学期向成员推荐专著一本,成员自主选择阅读专著一本,一学期集中开展一次读书沙龙。学习有重要启发意义的研究论文每学期不少于10篇,并在学习研讨中能够灵活陈述,表明自己的观点,在工作室网页上适时发表读书心得和学习体会。
每人每学期参加不少于80课时的各类培训,其中一次是常州市级以上专家培训讲座。领衔人每学期作一次辖市区以上教师培训讲座,一次小范围的专题讲座。工作室成员在领衔人的指导下每人每学期可尝试承担一次校级范围内以上的专题讲座或专题发言。在每学期结束,工作室领衔人对工作室成员的学习与培训情况作出评价和建议。
3、活动开展为本,扩大工作室影响层面
名教师工作室的运行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工作室组织开展的各项研讨活动,只有通过活动才能更有力度地带动工作室成员投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中来,只有通过活动才会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层面,辐射到更广的教师群体。
每学期举行一次成员学术沙龙活动,围绕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研讨。每学期举行2次区级的公开课活动,积极对外展示工作室研究过程,在相互交流中促进提高。
每学期,工作室领衔人开一节辖市区以上公开课,工作室成员每学年开一节以上区级以上公开课。另外,考虑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除公开课活动外,鼓励成员拍摄录像课,以作研究和讨论,并且通过集体讨论,分析得失,做成案例在网上公布。
4、课题研究为主,体现工作室研究特色
本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研究主要方向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从课堂预设与生成有效性研究、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研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等方面开展研究。每位成员必须参加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负责的课题研究,明确课题分工,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起到应有的研究作用。
每位成员还必须根据自己承担的工作室课题研究任务申报子课题,带动其他教师进行子课题的研究。每个子课题必须根据总课题研究方案,在每一阶段制订具体的研究实施计划,及时作出阶段总结。
5、成果推广为纲,检验工作室运行质量
根据本名师工作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每一位成员都必须结合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及时总结和捕捉创新行为,外显研究成果,要求每位成员在本年度内有成果获常州市级以上奖,在市级以上刊物至少发表论文1篇。工作室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工作室成员,评选一次最佳成果奖。对发表在市级以上报刊的论文和获奖成果按有关规定奖励,对产生较大影响的成果予以另奖。
四、主要工作安排:
四月份:工作室成立,全体成员学习工作室方案,讨论制订2013年计划,教学研讨活动(解元)。
五月份:全体成员集中学习,参与区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徐丹)。
六月份:学术沙龙,研讨交流(运村小学)
十月份:教学研讨,沙龙活动(星韵学校)
十一月份:教学研讨(湖塘中心小学)
十二月份:外出观摩活动(待定)
一月份:沙龙活动,总结交流(政平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