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从课堂开始
奔牛实验小学 金雯慧
曾几何时,慢慢地在学生面前养成了严肃,不轻易微笑的习惯。因为多了课堂上老师的“一统天下”,所以就少了学生本真的心声。固然学生非常听你话,课堂教学的纪律也非常好,然而总觉得缺少什么,课堂中一板一眼的提问,学生一板一眼的回答,课堂中缺少了一种生气。这貌似被尊重的感觉,我宁愿不要。
于是,我试着面带微笑,试着蹲下来聆听孩子的心声。“老师,我不同意您的观点。”“老师,可不可以这样说。”“老师,您讲错了。”……初听到这些声音,有一种被剥夺权利的感觉,但是当你微笑着听完他们的话之后,会惊喜的发现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了,学生的答案更完整更多样化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教师一节课下来会感觉非常轻松,没有一种“独角戏”的感觉。师生间平等的尊重,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这种理念,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越俎代庖式的“教师分析”和“统一标准答案”做了很好的剖析。我在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就是一种探究、一种思考、更是对学生劳动的尊重。问:课文学习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一位学生说:爱因斯坦为什么衣衫不整?学生们思考后交流。有的说工作太忙,有的补充说从课外收集到的资料上能说明他工作非常忙,还有的说爱因斯坦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学实验中,没有多余的时间打扮,课文中都讲他边走路边思考,可见他为了科学研究争分夺秒。老师随即说爱因斯坦这种为了科学实验不拘小节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哪知这一说又有一学生提出问题:既然工作忙为什么还和小女孩交往,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窃窃私语,有的惊讶,有的赞同,有的沉思。老师及时开导,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同学们能解决它吗?学生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学生中有的说可能他认识到衣衫不整的坏处,从日常生活中挤出时间来装扮,有的说可能天真的小女孩打动了爱因斯坦,简单的装扮不要多少时间,有的说爱因斯坦也和平常人一样,需要交朋友,只有穿着整洁了才能和小女孩交朋友。听完回答老师神情激动:同学们不仅认识到了爱因斯坦醉心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还看到了他具有一颗童心。老师的话刚讲完,一位学生喃喃自语,若有所思,老师请他站起来说。原来他想爱因斯坦以后会不会一直照着小女孩的话做下去。课堂又热闹起来。有的学生说会坚持下去,因为小女孩一直留在他的周围监督,有的说不会坚持多久,因为科学研究和生活上的小节相比,他会像以前那样把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上面……下课铃响了,“课堂上我们没时间研究下去了,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找时间接着讨论。”一堂和谐的让师生都感觉舒服的课结束后,我也在课堂上为学生找到了尊重。
《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为了促进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当场背诵第三小节,几分钟过去了,老师宣布,会背的学生起立,一起背诵,“哗”,大部分学生很自信地站起来,我看了一下,小王同学,迟迟不站,他有些难为情,但很诚实,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带着鼓励的眼神对他说:“坐着认真读准确也很好。”
小王捧起书,和其他背诵的同学一起大声读了起来。
不居高临下,将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尊重学生,从课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