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责”是慢的艺术
奔牛实验小学 丁文丹
张文质说:“教育是慢的艺术。”他说过:“有时候我们简直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我们也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保护和帮助他。”
刚从初中转入小学,接手了两个班的数学,再与他们心与心的接触后,我联想到佛教悟禅的三重境界,发现在“尽责”教育上,我遇到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班级里有少数学生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不管我花多大的努力,花多大的工夫,鼓励表扬也好,那几个学生仍然是无动于衷,我行我素,你急他就是不急,你动他不动,一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架势,就是花再大的力气去也是无济于事。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一学期下来,不难发现还有几个孩子总是被动地接受。他们虽然听着我们的指导,做着我们布置的作业,但是作业总是拖拉、敷衍了事。错误率高;平时也很不自觉,老师不在的时候就露出孩子本来的天性,嘻嘻哈哈,课间追逐打闹,你追我赶,玩得满头大汗,老师花再多时间,仍身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境界。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在这种境界下,我们所进行的尽责教育已经走出了学生学习的误区,回归了教育的本源——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认识到尽责教育的真谛,同时使他们有充分的信心获得“尽责之心”奖章,并以之而努力,以身边的榜样为目标,努力地去改进,在奋斗中享受着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教育是慢的艺术,万物都有季节轮回不能背离。我所面对的是十二、三岁的孩子,我们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的基础又不好,所以在教育中,更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耐心,学会等待,尽力把自己的速度放慢,慢下来才能注意到他们的困难并及时地给予帮助,慢下来才能多给他们提供创造、交流经验、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力量。
张文质先生的著作《教育是慢的艺术》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我们都有过陪自己的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经历,我们不妨试着把需要帮助的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就会微笑着对他们说:“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教育是“爱”的艺术
爱是世界上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真是可以用“孺子不可教也”来形容,不管是对待作业的态度还是课堂听课习惯,甚至是课后的作业等没有哪个不需要老师来操心。我认为对待他们越是要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才能将尽责教育顺利实施。平时我要用实际行动体现自己对他们的爱,多给他们肯定与鼓励。当他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尽责教育是“了解”的艺术
尽责教育要落到实处,还要学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与学生触膝谈心,用心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得教育学生,促使他们进步。如果不全面得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就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我们不妨坐下来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上朋友,问问他们为什么下课又忍不住追逐打闹了;为什么和同学闹矛盾了等等,这样用自己的信任、友好去开启他们的心扉。如果能出现“惟恐言不尽”的境界,那我们的工作怎么能不水到渠成呢?
尽责教育是“尊重”的艺术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只有尊重和理解他们,他们才能把老师当成知己,畅谈思想;只有理解和尊重他们,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五年级的孩子说大不大,可是不难发现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强,作为教师的我们说话稍有不慎,可能就会伤了孩子的自尊。
为了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第二学期的我和孩子们并肩作战,在“尽责”的道路上边走边想,边想边做。
我愿和学生一起,继续努力。做个又梦的人,做个梦想能成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