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塑美丽形象 爱心伴外来儿童
——五兴小学开展师德大讨论活动
五兴小学的争当“三好教师”师德大讨论活动,在分管蹲点的刘军英副校长指导下,通过专题会议,进行了全面具体的活动布置。要求全体教师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这次师德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做到不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学习反思不走过场,以直面问题的精神开展好这次大讨论活动。
全体教师首先认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常州市中小学教师八要十不师德自律规定》、《常州市中小学教师违规违纪行政处分办法》等规章制度,要求教师通过学习、摘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上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对师德规范的严格要求。深刻认识作为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权益,应该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帮助教育,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应尊重其人格,不得对其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侮辱人格的行为。
其次,学校组织教师结合发生在身边的鲜活案例,展开学习和讨论。学习孙国华、殷雪梅老师等师德模范平凡却感人的事迹;讨论身边值得我们警醒的事例,像某学校捆绑学生的粗暴行径,正是对一名教育从业者的深刻拷问。通过学习,我们意识到,教育全凭爱心,教育拥有底线,教育离不开奉献。
丁超月老师在反思中写到:我发现作为教师,一定要走在“回归本真,虔诚育人”的教育路上,带着一份热爱而来,让我们的教育生命丰盈而有乐趣。坚守以“上善若水,顺势而为”的教育理念,顺应教育规律的势、顺应孩子身心发展的势,做积极有为的教育,努力帮助每个孩子找到发展与成长的支点,点亮成长的心灯,激活每个孩子内在的潜能。
因为学校的学生大多为流动儿童,而且相对来说,这些孩子的家庭处在社会的中低层,家长们往往为生活所累,疲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或认识不够,或缺少方法,甚至不闻不问的也不在少数,加上学生流动性大,学业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多的思考,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沟通,需要我们不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成长的环境。事实上,我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和工作实践,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教师们通过教师QQ群,发布身边实例、感悟、讨论、批评、反思等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自我剖析,同行互评,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规范今后工作。
通过讨论,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外来工子弟为主的一所学校,要强调以人为本,就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与学生多沟通,倾听学生的苦恼、要求等,并尽量给予帮助;要学会尊重,尊重学生人格、隐私等;学会宽容,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留给学生反思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