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奶茶记(贺成燕)
发布时间:2014-11-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祁洁萍

 

奶茶记
奔牛实验小学贺成燕
时光悄然飞逝,转眼间,小添已经38个月了。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很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了。生活中,小添有些童言稚语会让大家觉得捧腹不已,有些却能让添爸添妈深思好久……
一天晚上,添妈饿了,遂喊了外卖奶茶。小添见到奶茶,欢欣雀跃,嚷着也要喝。平时,添爸添妈很少让小添吃零食,见到他今天这么“馋”,有些小小的于心不忍了。于是,添妈拿了小添的杯子,倒了一点点盖住杯底,并嘱咐到:“一定慢点喝哦,很烫呢!”小添小心翼翼地捧着杯子,吹了吹,抿了一小口,砸吧了小嘴:“啊,可真好喝呀!”再抿一小口:“真是太好喝啦!”
大家忍俊不禁,添爸逗小添:“小添,真的很好喝吗?爸爸也想喝一口,可以吗?”小添很干脆地摇摇头:“我只有一点点了。”说完立刻把剩下的一口奶茶喝干净,举着杯子问添妈:“妈妈,我还要!”为了让小添学会分享,添妈特地多倒了一点给他,同时示意他给爸爸也分一点儿。小添抱着杯子,想了想,同意了。不过,此时的奶茶有点烫,小添把杯子放在一边继续玩,可能打算凉了再喝。添爸走过去,端起杯子放在嘴边:“小添,爸爸喝了哦?”小添抬头看了一眼,没吭声。添爸以为他同意了,二话不说,把奶茶全喝完了。小添见到添爸喝了奶茶,“哇~!”地一声哭开了,眼泪鼻涕开始横飞,嘴巴里还嚷着:“你还真喝呀!”
此话一出,所有的大人都笑了。奶奶说:“哟,这孩子,可精明着呢!”
添爸添妈笑过后,发现小添的话很值得深思。大人们往往觉得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事实上,孩子们也会用心观察,并对大人的言行举止做出相应的反应。小添这样的举动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时间摸索大人们言行后的必然反应。
小添家周围的邻居们很喜欢他,总是逗他:小添,你手里的东西给我吃一口好吗?小添总是不乐意,因为孩子喜爱的东西往往是不愿意和别人共享的。添妈不愿意小添成为一个自私的孩子,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他沟通:要学会和别人分享,学会做个善良的孩子。第一次,小添很不情愿,但还是听妈妈的话,挣扎着拿出了心爱的食物:给你吃一点吧!这时候,邻居们就会觉得,这孩子还真挺懂事的,真棒!大人得到了小添的肯定答案,自然不会真的去吃孩子手里的那一点点零食。所以,长此以往,小添就形成了一个概念:大人们问我要东西,那一定是假的,是考验我,想看看我是不是很大方,不会真的吃我的东西的。既然这样,就假装大方一下好了,爸爸妈妈和所有人都会觉得小添是个好孩子的!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小添的做法屡试不爽,既没有损失自己的心爱之物,又博得了大家的赞扬,一举两得!
没想到,这次添爸的突发奇想深深地刺激了小添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你还真喝呀!”是小添对添爸举动的不理解,是对平时屡试不爽的做法突然不奏效的困惑。看来,这句话真值得添爸添妈好好反思一下了。
我们常常教导自己的孩子要言出必行,要遵守自己的诺言。但是,我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到诚信呢?别人在对待自己孩子时,可能是无意识的逗弄,不会真的在意孩子的一点小玩意儿。但是,作为家长,当我们有意识地想培养孩子学会分享的优秀品质时,一定要说到做到,既然问孩子要了,就一定要拿到手。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我确实需要你的帮助,你的东西对我来说很重要。让孩子觉得家长不是开玩笑,不是在骗人。在树立家长行为威信的同时,也避免了孩子因侥幸而无理取闹,无形中对孩子的行为起了规范的作用。
我想,如果我们在面对所有的孩子,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我们的学生时,都能够坚持做到言出必行,行之必果,并以这种方式来教育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感染他们,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就能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互信机制,相互监督,形成习惯,孩子自然也会成为一个言出必行,行之必果的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