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区潘敏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寒风凛冽人心暖,近日武进区潘敏名师工作室成员再次齐聚奔牛实验小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先由姜静波老师执教《鞋匠的儿子》,课后大家围绕文本及课堂生成性问题各抒己见,研讨氛围十分热烈。
《鞋匠的儿子》讲述的是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卑微,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以精彩的演说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爱戴。如何读懂林肯的三段话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课前,姜静波老师对文本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对文本解读十分到位。课堂上,姜老师以用小标题概括课文为导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演说的艺术。在教学中,姜老师抓住林肯的演说辞指导学生朗读、表演,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引导学生零距离地触摸、品味、揣摩人物语言,让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姜老师还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给学生文章的写作特色,即详略得当、正侧相映以及精心选材,让学生收获颇多。
课后,姜静波老师温婉、大气、沉着的教学风格得到了大家一致地肯定。但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林肯的三段话时,各位工作室成员产生了分歧,每位成员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学情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一个个困惑茅塞顿开,一个个问题豁然开朗,碰擦出了智慧的火花,收获到了解疑的喜悦。在潘敏校长的引领下,工作室成员的群策群力下,本课重、难点的教学得到了明确,甚至连板书也更加的精炼。天色渐暗,大家才恍然时间都去哪儿了?都在大家答疑解惑后的笑脸上。
课例打磨,绝对不是单单地追求完美的一堂课,而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途径。作为潘敏工作室的成员,深感有这么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充满智慧的团队是如此幸运,相信我们一定会在打造有效语文课堂,提高自身专业成长的方面得到更大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