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4-2025学年 下学期 2025年07月09日
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民间艺术走进奔小课堂
发布时间:2015-03-26   点击:761   来源:原创   作者:张静芳

 

民间艺术走进奔小课堂
 
“你们见过这是什么吗?”“没见过!太漂亮了!”“这是花团子!想知道怎么做出来的就细细看吧!”这是奔牛镇的民间艺人陈国琴婆婆和孩子们的对话。3月25日,奔牛镇的“堆花点心达人”陈婆婆走进了奔牛实验小学,用一双巧手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花点心艺术课。
堆花点(或者讲堆花团子),曾广泛用于民居上梁、老人祝寿等民间重大庆典,花式和用法比较讲究。 一般上梁时,姜太公是必不可少的,寓意“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老人祝寿,松鹤必不可少,“松鹤延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面包、蛋糕等洋食品的普及,替代了花点心的地位, 20多年前,这些技艺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今天,在这个技艺快要失传时,陈婆婆带着她的绝活走进了奔牛实小的课堂。八仙过海、龙凤呈祥、连年有余、鲤鱼跳龙门、花卉、喜鹊等在陈婆婆手上怎么一拿捏就栩栩如生。孩子们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地看着,一声又一声“哇”地惊叫着。陈婆婆用着最简单的工具一会儿功夫就做好一个花团子。接下来就开始教孩子们怎么做蝴蝶,怎么做喜鹊。只见黑白两种颜色的米粉团子在陈婆婆手心里一撮,喜鹊的翅膀就好了。陈婆婆提醒孩子们,做喜鹊最重要的是眼睛,接着,手把手地教孩子“画龙点睛”,一只惟妙惟肖的喜鹊就飞来了。孩子们开心地为自己点赞,为陈婆婆点赞,为这门艺术点赞!
这种民间工艺是一种文化,在物质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仍是艺术。奔牛实小的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将更多地去了解民间艺术,学校也将会为民间艺术提供土壤和空气,最终使即将失传的民间艺术成为一种文化整体,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奔牛实验小学供稿 文:姜彩美 图:张静芳 审核:姜彩美)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