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行动研究》课题管理网站  
账号: 密码:
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5-12-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建锋

 

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行动研究
(一)研究背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基于新世纪对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顺应知识结构的不断充实和改进,我们学科教学相应加大了对教学课程的改革力度。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们发现,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无疑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可以着眼于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此作为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结合我们的学科内容和学习心理等,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带着更多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以自己独特的发现投入到探索实践中,形成更多的问题,再走进课堂,在问题的不断生成和解决中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于我们农村课堂的孩子,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的教学方式总是让教师牵着学生走,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造成农村小学生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二是不想提出问题;三是不会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与自身有关外,还与我们农村学校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教师的陈旧的教育观念等有着密切关系。现现实中,不少教师自己就缺乏较强的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善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中,他们人问亦问或“书问亦问”,成了教学参考资料的代言人。教师没有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先行一步。。因此,围绕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深入调查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学校提出了《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变教师问题意识缺失的现实。现实中,不少教师自己就缺乏较强的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善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中,他们人问亦问或“书问亦问”,成了教学参考资料的代言人。教师没有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先行一步。改变教师问题意识缺失的现实。现实中,不少教师自己就缺乏较强的问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本课题创新之处)
1.   问题意识
“问题”,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
“意识”,人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同时,“问题意识”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自觉反映的心理过程,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研究和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
 “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令人疑惑难解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情绪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的概念,包括了三层涵义:①这是一种思维品质,体现了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也反映了个体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②这是一种认知不平衡状态,即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用已有认知结构解决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困惑、探索的状态;③这是元认知对认识活动的监控、调整、评估能力,表现出个体的反思能力和提问能力。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以小学生为对象,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从培养问题意识开始,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①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源泉
②问题是教学的纽带
③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石
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
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探索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策略,并以此为重点,带动本校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改革与创新,逐步形成本校的教学特色。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职业情趣,改善教学方式,使实验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的舞台上展现才能,发展个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不断增强,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情感和能力不断增强,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活动中成长发展。
(四)研究内容
1.本校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研究。
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采取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师生座谈、家庭走访等形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策略的研究。根据教学要求与教材提供的知识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现实情景,建立课堂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中产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评价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值得我们去研究。
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策略研究。
问题意识的培养不能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而结束,相反地,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实现学习的延伸、认识的升华。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向课外拓展,自学、自悟、自得,允许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这个生活的大课堂,去作开放式的探究。从校内外各项活动中发掘综合运用数知识的材料,使各层次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多人目标,发挥多个学习水平,使学生提高应用能力、形成应用意识,激发自主学习、创意应用的创新精神。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深入解读、理解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检索、学习有关儿童学习方式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理论等,充分利用文献检索、解读、学习借鉴相关的成果,准确规范的编织了开题报告,形成了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方案,树立以学论教的科学教学价值取向,进一步加深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了关注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方式研究和设计准确、适度的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
2、问卷调查法。
设计一份调查问题,了解学生现在对待课堂发言的心理态度,探讨促进学生积极发言的办法、措施。从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心理趋向上掌握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畏难情绪、提问方式和解决方法等5种体现自主意识、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方式,明确了学生参与提问、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特征和心理活动,为教师选择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3、行动研究法。
教师们立足课堂,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回答问题,交流信息,使课堂发言向同伴合作学习、交流拓展。
4、经验总结法。
经过一定阶段的研究,每位教师进行专题小结,总结经验,反思问题,使研究向纵深发展。
(六)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初步设计为期三年(20129月—201512月),基本过程与步骤如下:
1.选题、研制方案阶段(200129201231
1)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分析现状,确定研究课题,申报立项。
2)建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讨论、制订课题方案。
2.初步探索阶段(2013320136
1)召开开题论证会,按照课题成员分工与实施计划进行研究。
2)定期举行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分阶段进行课题小结,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改课题实施策略。
3.深化研究阶段(2013920146
1)形成一种或几种小学特色优质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2)制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形成新的课题管理制度。
3)教师撰写优质教学论文,撰写课题中期报告,构建优质教学理论体系。
4.巩固提升阶段(2014920115.6
1)针对前期问题,修整课题研究活动方案与课题组活动策略。
2)大面积推广试验成功的基本模式和方法,及时将研究所得进行整理。
3)继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不断丰富教师文化底蕴。
5.结题鉴定阶段(2015.9--2015.12
1)收集教师教案、论文等各类研究成果。
2)分析整理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成果鉴定。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1.小学课堂教学优秀案例。
2.个性化作业设计。
3.课题结题报告。
4.相关教研论文集。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1.该课题负责人恽琴飞和仇永良是学校教务处的,一直在教中高年级的语文课,曾参加区级多项课题的研究,有着一定的组织能力。根据本课题目标,负责人有能力,有责任按阶段目标严格实施,并进行阶段总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
2.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科研氛围浓厚。课题组成员在语文、数学及英语教学及课题研究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经验,同课题组积极认真,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研究讨论、反馈信息,修改计划、方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