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浓浓,深情放飞“风筝”!
——记奔牛实小六语教研组绿色课堂研讨活动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起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引自《理想的风筝》)
在这暮春时节,我们六年级教研组的史建国老师和徐红梅老师分别给我们展示了两篇散文《孔子游春》和《理想的风筝》的教学过程。虽然都是第一课时,但两位老师风格迥异。
史老师所教的是《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边游玩,孔子借河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做人的道理,表达了孔子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说明了孔子是一个善于教育弟子的名师。课堂上,文绉绉的史老师就像是2千多年前的老夫子,引领学生来到泗水河畔赏春论水言志,使孩子们懂得了要立志做一位有德行、有志向、有情义、善施教化的真君子。这是一节本色的语文课,教者不仅注重对语言的品味、训练,注重对语言的积累、运用,更注重对文本外延的拓展、延伸。
徐老师执教的是《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以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祖国、爱学生,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睿智的徐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构思独特的高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模式,她首先由课题入手,先写“争”,再加上“竹”字头,解决了生字“筝”,通过形声字的学习方法很快就把其他三个生字“眯、蜈、蚣”解决了。高年级的生字教学已经退居二线,但也不能不提。接下来徐老师紧扣放飞风筝,由刘老师的外貌描写让学生讲讲他是个怎样的老师,再把孩子们引入课文中写放风筝的段落,由写事情来感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徐老师轻松巧妙地引导、驾驭课堂,善于把握教学动态,努力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生命对话,学生们情绪高涨、发言踊跃、学有所得。
课堂是孩子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有了这样的教与学的氛围,孩子们更能充实地、自主地、舒展地、幸福地生活在课堂上。
“春意更浓了。”奔牛实小的老师们将放飞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奔牛实验小学供稿 图文:王彩亚 审核:姜彩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