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法用法 历久弥新
——记奔牛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基于学生,构建绿色课堂”,奔牛实小四年级语文老师一直在追寻本真高效的课堂,这一周,大家齐聚课堂,成功地开展了语文教研活动。金亚玉、孙明霞、谢秀娟老师分别执教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金老师以“舍不得这两棵树”为切入点,逐层展开教学,她不急不缓,优雅自如,首先引领学生与“蓬蓬勃勃的樟树”亲密接触,学生在多次想象、诵读中,被樟树顽强的生命力震撼。樟树的可贵之处不仅是这些,驱虫的香气更是永久保持。接着,金老师又带领学生走出樟树,走近了宋庆龄。通过资料展示,学生发现了宋庆龄和樟树的共同之处,而这正是文章谋篇布局的巧妙之处——借物喻人。学生恍然大悟,也真正领悟了课文的精髓所在。
孙老师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直奔重点段落,找到了樟树的两大特点,在解读特点的过程中,孙老师自然穿插了生字新词的教学,不同的词语,学习方法各不相同,如“繁”抓住形,“瞻”抓住了义,在词与文的交互学习中,学生对樟树的形象有了整体的把握。孙老师看时机成熟,带领学生对本文的结构作了梳理。这节课思路清晰,方法点拨巧妙自然。尤其是最后的小练笔,指导具体细致,学生有章可循,动笔练习高效实在。
谢老师根据文本特点对课文的词语进行了分类整理,以词串的形式展开了整堂课的教学。一组词语一组人物相关的描写就呈现在了学生面前,从中,学生初识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与众不同。接着学生在津津有味的诵读中,走入了课文,分享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故事。整节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裹”字的教学扎实有效,学生不仅记住了这个形声字,还学会了把这个字写漂亮。谢老师又引导学生利用时间顺序理清了文脉,随后在多次对话中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谢老师又落脚在了爱因斯坦的外貌、穿着的描写上,引领学生领悟其表达方法,并学会表达运用。
三位老师课前潜心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恰当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听课老师提供了优秀的课堂教学范例,学生更是收获满满,在和谐愉悦的课堂生命得到了很好的成长。
(奔牛实验小学供稿 文图:周洪鹰 审核:姜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