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老师,男,1973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全国科研型教师。1992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在农村小学第一线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现任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兼行政办公室副主任。“莫道教海业平凡,愿做春泥育桃李!”从教十五年以来,他情系三尺讲台,认认真真教书、育人,踏踏实实做事、为人,孜孜不倦学习、追求,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耕耘者的足迹——2000年评为武进市优秀班主任,2001年评为武进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个人,2002年获区政府嘉奖,2004年评为常州市骨干教师,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6年评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2008年被评为全国科研型教师,2009年获得常州市华英奖……四十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级刊物发表或评比中获奖,这么多年来,潘敏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着他的工作信条:
春风化雨,爱洒校园
爱是工作的原动力。作为一名教师,他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敬业爱岗,教书育人,爱生如子,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管是在村小,还是在实验小学,他始终对工作充满热情;无论是班主任、年级组长,还是教科室主任,他始终对工作尽心尽责。
做了十一年的班主任,他体会到了从中带来的无限快乐,再也无法割舍班主任情愫。他是慈师、益友,懂得用智慧和仁爱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他常常说“爱要从细微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的教育教学工作做起。”他经常愿意做的事情是与学生交谈,学生们也最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他。当学生生病在家为学习担心时,他会主动找上门,在床前为他(她)补课。他精心设计班级荣誉角,让班级中最调皮,学习最困难的同学也能鼓起学习的信心。他把满足孩子们的生活上、学习上的需求作为生活和工作的乐趣。他所带班级的学生热情积极、蓬勃向上,涌现出了一批“小小作家”、“小小电脑家”、“小小书法家”、“小小数学家” ,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得佳绩……
他始终与学校教师密切协作,共同成长。凡青年教师遇有公开课,他总会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一起去帮助备课、听课,给予帮助和指导;凡教师在课题研究或者论文写作时遇到困惑,他都会帮助仔细分析,联系自己的实践体会,提出鼓励和修改意见,促进他们成长。他还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组织好沙龙研讨活动,以此题材撰写的活动案例在2007年常州市素质教育案例评比中获一等奖,并刊于《中国教师》杂志。他乐此不疲,他把自己的快乐与同行们的成功连在了一起。
辛勤耕耘,执著课堂
没有辛勤的付出,便没有真正的收获。他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长期承担毕业班教学任务。他教学理念新,课堂教学效率高,教学成绩出色,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及同行的敬重。
为了适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科素养,潘敏老师边勤奋工作,边刻苦自学,曾先后参加了大专、本科自学考试,并且在2000年6月取得了江苏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字本科学历。2005年7月—9月,他还参加了省第三期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学习培训,圆满结业。
他在教学实践中能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并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现有认知、能力、情感发展水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把课内与课外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生动、朴实的教学风格。他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中不断感悟、积累、运用,受到人文的熏陶,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因此,所教班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知识广博,思维活跃,持续学习能力强,为同行所一致公认。
近年来,他曾先后十多次在市、区范围内上公开课或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在2002年5月武进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课题研究课评优活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获一等奖,2001年,在武进市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说课评比中获二等奖。
务实进取,求索科研
不断追求,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身为教科室主任的他,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积极参与本校教育科研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工作。他主持、参与3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研究并且指导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交流与合作活动,以活动促发展。在他的不懈追求与辛勤付出下,2004年学校被评为武进区教科研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现正在研究中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课题有13项,校级课题有6项,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的教科研网络。课题研究促进了一大批研究型教师的迅速成长,并且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在“九五”课题研究中,他是省级立项课题《以学生为本位,在活动中学习》的课题组主要成员,多次代表课题组对外上研究公开课,均取得较高评价。该课题在常州市、武进市的教科研课题评比中分获一等奖,并顺利通过鉴定、结题。由本人撰写的主课题研究结题论文之一《有效处理反馈信息,积极提高教学效率》刊登于《教师进修》,并入选《武进市教育论文集》,这篇论文与课题研究课教案《蛇与庄稼》被全国实验学校专业委员会会刊《教育实验通讯》编辑成集。
在“十五”课题研究(2001—2005年)中,他是省级立项课题《指导学生建构自主创新性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组组长之一,课题组中心组成员。在研究中,他能组织教师开展踏实有效的课题研究实验工作,该课题于2005年4月成功通过省、市专家组的鉴定,圆满结题。2006年,该课题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实验学校研究中心’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他执笔的主课题结题报告获2006年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在“十一五”课题研究(2005—2009年)中,他是省教研(第六期)立项课题《学习过程的人本化研究》的课题研究组组长之一,是该课题方案设计的执笔者;是市级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校本化、系列化研究》的课题组长之一,负责该课题的计划编制及课题日常管理。他积极推行课题网络化管理,使课题研究呈现动态发展的过程,该课题在2005年常州市组织的课题中期评估中获得了“93”的高分。他撰写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管理层面案例获2006年市评比一等奖,2007年省级评比二等奖;执笔的课题中期评估报告获2005年省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论文在2005年获省二等奖。
他勤于学习,并能学以致用,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有效提炼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近五年来撰写的《课堂教学中实施评价的误区》、《词语训练一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让课堂为学生的需求服务》、《沙龙活动五步曲》、《语文课堂呼唤真实的回归》等6篇论文分别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现代化》、《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国教师》、《常州教师教育》等全国及省市级报刊,有18篇论文、案例在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一、二、三奖,另有17篇论文、案例在区级报刊发表或获奖。
他坚信,在教育这片神奇而富有魅力的领域有一片待开垦的土地,他将耕耘不辍、求索不止,用全部心血谱写教育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