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荟萃 万人共享
树隐虫声夜未央,晓窗镜下漫书香。寸寸粉笔,指点千帆竞渡的学海迷津;丝丝华发,倾诉蜡炬成灰的青春无悔。欢聚千课万人的盛会,共沐课改的熠熠光辉。
2017年3月17—19日,“千课万人”苏教版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暨小学一年级苏教版语文新教材启用研修活动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举行。我校潘敏副校长带领聂霞、陆霞两位老师参加了活动。
为期3天的活动,组委会共安排了13节优质课、8场专家报告、多场学术论坛,真正体现了“千课万人”活动的大容量、大视野。薛法根、孙双金、朱家珑、高林生、许嫣娜……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专家、学者、教授,他们学养丰厚,研究有素,其前卫的理念,独特的创意,锐利的思想和艺术的审美,加上各有特色的风格,给与会老师带来巨大的惊喜。如此众多课堂的迭加,如此众多演讲的荟萃,如此众多思维的碰撞,无疑是一道可以历久弥新的精神大餐。
第一节课是由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悯农》,孙老师的课堂源远流长,从“悯”字入手,“门里来了个人,人上有花纹……”结合古文字的识字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之美,了解到了汉字的魅力;孙老师的课堂趣味横生,通过创意的改诗解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在集中的创作中不知不觉达到了与作者共鸣的高度;孙老师的课堂真实有效,给予孩子们思考的空间、提问的权利,真正是让教育和生活、做人相结合,教书即育人,很棒!
紧接着来自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许嫣娜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别出心裁的口语交际课《说说我的家》。上课伊始,许老师就和孩子们玩起了“头脑风暴”,利用三角形和长方形,让孩子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让大家在一开始就打开思维,乐于思考。一头小猪的入场,更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了解了“家”最初的造字含义。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许老师利用一双双鞋子引出不同的家庭成员,利用绘本《爱心树》使孩子们沉浸于过往的温馨之中,勾起他们对父母的爱,激发了大家的表达欲望。整堂课,许老师凭借着扎实过硬的个人素养,从学生的发言中提炼观点,聚焦语言表达,激活情感体验,在她的课堂中处处彰显着老师的亲切随和以及对孩子们的尊重与关注。老师未泯的童心与孩子无邪的童真相映成趣,课堂自然灵动,焕发着勃勃的生命活力。这样的“糖果老师”值得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学习。
随后,唐颖颖老师、郭学萍老师、史春妍老师等等也都给我们带来了自己的精心之作。
除了精彩的课堂,本次活动还安排了专家的学术报告来引领启航,更有“三人行”互动评点答疑解惑。薛法根老师以自己的教育例子,漫谈“语文是‘慢’的艺术”,指出低段语文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并且坚持做好“识写”、“诵读”、“讲述”三件事,强调低段教育要慢一点再慢一点,要遵循儿童世界的“简单之美”。孙双金老师则强调“思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教育要激活孩子的思维,给予他们思考的空间、提问的权利。而陈金铭、祝禧、孙景华三位老师则针对此次的同课异构《小松树与大松树》进行了辩课,孙老师从编者的角度,在肯定两位老师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第一课时的要求显得略高,要在读书上多下功夫,读出画面、读出节奏、读出感悟。祝老师则指出两位老师均能给予学生以安全感,指出文中不应强调“骄傲”,仅是对事物认识不全面。
载风载雨,且歌且行,发展课堂务实求发展;朝强朝盛,亦教亦学,核心素养培育向核心!这次参加“千课万人”的观摩,收获的不仅仅是教育的智慧和理念,不仅仅是教学的精彩与真诚,更多的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锐意进取的人生向往。
(奔牛实小供稿 文:陆霞 图:聂霞 审核:姜彩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