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牛实验小学教师备课实施细则
为交流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网络备课平台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了奔牛实验小学教师备课实施细则。
一、备课流程的说明
根据校本教研的要求,我们将教师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进行整合,确定备课的基本程序为:“个人钻研——集体研讨——主备设计——个性修改——反思提升”。具体流程说明:
1、个人钻研:每个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钻研,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摸清学情,尽力提出自己初步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2、集体研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商榷和探讨,大家各抒己见,观点上相互碰撞,激烈争论,最后比较、切磋和完善,确定最佳方案。
3、主备设计:根据学期初备课组长对教学内容的备课分工,由主备教师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负责形成课堂教学设计,添加到学校网络备课平台“集体备课”中,组内其他教师应及时对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点击“收藏”放入自己“收藏夹”内。
4、个性修改:备课组教师在“收藏夹”内,必须在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长、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予以科学合理的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修改后及时保存,再在“我的备课”里在“学校共享”下打钩,以便他人再学习、再修改,形成共享学习的最大化。
5、反思提升:教师课堂教学针对个案在课堂运用中生成的新问题,及时在纸质教案上修改完善,并在纸质教案写好教后反思(网络备课平台里的教案可不必重复写)。
二、规范管理的要求
1、教师备课实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制,按备课流程认真落实,蹲点行政人员负责督促,课程中心全面监控。
2、备课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教师共同参与备课,每位教师上课都必须带好纸质教案。
3、主备教师要提前一星期将教学设计发布到学校网络备课平台中,以便其他教师浏览学习。
4、教师备课设计用纸采用学校统一的格式,可点击备课系统的模板下载。(注意本学期备课设计格式已改)
5、主备教师放入“集体备课”里的的同一教学内容的第一、第二课时等,尽量要放在一个word里添加上传,便于搜索、学习,但分课时设计不变。
6、网络备课平台内教案名称统一为“课题序号+课题名称”,打印的个案一律双面打印,正文宋体小四,行距为单倍行距,标题可加粗。用统一的文件夹保存纸质个案,以备查。
7、在备课流程的要求对每位教师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教师的备课环节提出分层要求。
(1)5年内的教师要在备课平台里进行“个性化修改”的基础上(部分修改只需用线标注修改的内容。如果某一环节或全文的整体修改则只要在“修改栏”里注明“环节修改”“全文修改”,同时也要在纸质备课本上注明。)要在备课本上手写详案。(“反思提升”环节也在备课本上完成)。[五年内如成为市教坛新秀(区骨干)以上、获得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评优课、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校考核课连续两次获一等奖的教师不作这要求,可按分层要求的第2点备课。]
(2)已满五年,未满四十五周岁的教师全部按“备课流程的具体说明”进行,“个性化修改”在网络备课平台上完成(体现具体详尽的修改内容),每课时要打印个性修改的教案。[市学科带头人以上、获得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评优课、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的教师不作这要求。可按分层要求的第3点备课。]
(3)年满四十五周岁的教师,“个性化修改”可在纸质教案上完成,也就是打印主备教师教学设计,直接用笔修改或在修改栏里重新设计。“反思提升”也在上面完成。[获“特级教师后备”以上称号的教师不作这要求,可自主设计教案。]
三、过程评价的措施
1、评价的内容为网络备课平台和纸质个案(包括课中、课后个案的再修改及教后感),一般教后感不少于三分之一。其中纸质教案为评价重点,每位教师上课后要保管好纸质教案。
2、评价的方式是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定期的为期中、期末的常规检查,不定期的主要是抽查某一学科某一年级的某一课的纸质个案,评选优秀教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自查由备课组内的教师完成,互查由各备课组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共同促进。
2012年9月
网络备课步骤
附件列表: | ||
![]() |
网络备课步骤.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