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2014—2015学年度
第一学期学校课程中心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中心工作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新绿色课堂”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常规管理,进一步落实增效减负,坚持以强化质量意识为基础,以推进教研组改革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工作要点:
一、优化校本课程,促进课程基地建设。
1.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学校将严格按照省规范办学条例,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努力实施好校本课程,本学期课程中心将进一步规范老师严格按课表上好每一节课,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全面落实减负增效。
2.进一步优化校本课程建设。本学期将继续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和拓展工作,在我校特色项目方面开发好校本教材、并在校本课程文化上有所突破。
3.加强课程基地建设工作。围绕新一轮课程基地建设要求,着力推动我校在学科基地建设上有新的突破。
二、加强常规管理,努力提高质量。
1.强化学习。继续组织教师继续研读课程标准2011版的相关内容,为新教材教学提供理论支撑;组织教师继续学习《课型范例与实施策略》、《课程 教材 教法》及百年教学法回顾,通过学习积极应对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继续引导教师参与省教研室“教育新时空”的学习。
2. 强化课堂常规。本学期重点关注教师的备课是否严格按有关流程操作,关注备课中对学生基本能力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落实课堂规范,让每一堂课师生充满精气神;进一步提升各种作业的质量,在作业的设计、过程、批改、反馈四方面体现创新性和有效性。
3.强化教、科研融合。本学期教、科研课继续从绿色课堂入手,把绿色教研作为学校课题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强化新绿色教育理念在学科中的渗透。采取多种形式了解课堂,了解师生教与学的状况,及时发现和改进教学中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4. 继续加强对特长学生的辅导,通过开展各个学科的社团活动,努力开辟好学生的第二课堂,认真组织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竞赛,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通过对各种特长学生的培养,争取在市、区的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佳绩。
三、创新改革校本教研,打造绿色课堂。
1.改革教研组建设,放大教研组能量。本学期进一步完善教研组考核机制,通过教研组展示评比活动、促进教研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大力推进实施“教学常规管理改进”四项行动:一是坚持定期教学督导。定期检查教学五认真情况,要求教师每星期听课1节,作业处理做到“四精四必”。二是坚持推门听课制度。做到听课三看:看常规、看教案、看作业。三是定期教研活动,组长要履行职责,不能走过场,要设计好主题,确定好内容。四是加强培优辅差工作。各任课老师要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学科培优辅差工作计划,使培优辅差工作做到常规化、序列化。
2.借力科研,探索绿色课堂。我们要在“绿色课堂”的引领下,强化过程管理,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教研科研作风,创建高效的课堂模式,形成绿色课堂的整体策略,在备课形式、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本学年,要进一步围绕主课题研究、小班化教学试点、《小学数学实验的开发与设计》的课题研究,扎实开展“自我解惑”式的教学科研,以课题研究来聚焦课堂,提升学校学科教学质量。
3.扎实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我校开展校级和教研组两级教研活动。第五周课程中心将组织举行校级教研活动;十三周课程中心将组织举行青年教师汇报课;教研组公开课贯穿于平时,通过活动激发教师注重教学探讨、勤于课堂研究,使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设计、说课、评课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四、强化课题管理,促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
1.深入推进学校主课题的研究工作。新一轮校主课题《基于学生立场构建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已经顺利开展研究,本学期要进一步全面深入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⑴进一步发挥课题研究组的作用。本学期要进一步发挥基层研究小组的作用,学习与实践结合,教学与教研结合,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⑵进一步明确研究重点。本学期的研究重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层面的“绿色课堂基本规范”和具体学科层面的“绿色课堂基本规范”。二是基于学生立场和绿色课堂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研究⑶策划和开展好课题研讨活动。本学期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题研讨活动,以活动促研究。⑷积极推进课题网络化管理工作,及时反映课题研究动态,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 加强对学校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指导。学校现有的各级各类课题要明确研究周期,向课题研究要成果,围绕研究课题中的关键词总结提炼出具有校本特色的阶段研究成果。
3.进一步开展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工作。结合新课题的研究,按照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理念,进一步开展构筑“理想课堂”的研究和实践,让教师通过阅读、实践、反思,提高自身素质,打造高效优质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快乐成长的理想场所,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品位。
五、在实践中创新,深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在课程实施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 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 组织教师参加2014年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认真制订好本学期实施计划,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认真学习《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历体验,追求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发展;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课型及教学结构”、“教师的指导规范与策略”、“方法指导的序列化、生活化”、“学生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专题开展积极的行动研究,教研组每学期举行1~2次研讨活动。每学期每个年级都要有相对应的长线活动和活动主题,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六、 认真组织相关活动。
1.语文方面:以“基于课程视野,提升核心素养”作为研究重点,以语文课程的视野,选择适切的课堂教学内容,运用灵活的语文教学策略,在关注言语表达的同时,突出培养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
2.数学方面:以“改进估算教学,培养估算能力”为研究主题。
3. 英语方面:本学期的研究专题为“小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和“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4. 品德方面:本学期的研究专题为“小学品德教学中历史内容课文的教学研究”。
5. 音乐:“低年级歌唱教学”和“中年级段合唱教学”。
6.美术:“造型·表现”,关注造型方法的探索与表现情感的参与。
7.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课型及教学结构”、“教师的指导规范与策略”、“方法指导的序列化、生活化”、“学生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九月份:
1. 做好开学初的各项准备工作;
2. 教研组制订好教研工作计划,各学科老师制订教学计划;
3.参加区小学英语中心组成员、理事会议(教研室);
4. 参加区小学生作文比赛;
5. 区小学英语评优课比赛;
6. 省数学实验课题第一次研讨活动;
7.音乐教师参加区“修订版音乐教材”二级培训暨专题研究课活动;
8.美术教师参加区评优课第一轮比赛;
9.教研活动。
十月份:
1. 参加区语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2.参加区估算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3. 常州市小学英语六年级教学研讨活动(单元整体教学 武进、新北等);
4. 收集整理三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话题;
5. 区科学学科专题研讨活动;
6. 区品德课题组活动;
7. 美术教师开展评优课第二轮比赛;
8. 音乐教师观摩省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直播;
9.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活动;
10.校级教研活动;
11.教研组活动;
12. 省学业质量监测。
十一月份:
1. 参加常州市区域语文教学专题汇报;
2. 参加常州市小学生作文比赛;
3. 组织数学老师参加省课堂教学评优活动;
4. 参加 区小学英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或学科特色展示活动;
5. 参加 区小学英语课题研讨活动;
6.参加 区品德学科专题研讨活动 ;
7. 教师收看、参与江苏省“名师课堂”网络研讨直播活动;
8. 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参加区主题沙龙研讨活动 ;
9. 科学教师课堂教学汇报暨基本功培训活动;
10. 校级教研活动;
11. 教研活动。
十二月份:
1.参加区优秀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2.参加常州市小语年会;
3.区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
4.参加区小数会2014年年会;
5.区小学三年级英语整班朗读和口语交际比赛比赛;
6.常州市小学三年级英语整班朗读和口语交际比赛;
7.参加区品德课题组活动;
8.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交流活动;
9. 校级教研活动;
10. 教研活动;
11. 写字比赛。
一月份:
1.常州市小学英语复习教学研讨及命题研讨;
2. 一二年级口算比赛;
3. 教研组活动;
4.三至六年级古诗文比赛;
5.一二年级听写比赛。
二月份:
1. 举行期末考试,做好试卷分析;
2. 评选优秀年级组、教研组;
3. 整理有关材料、档案;
4.撰写部门工作总结。
课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