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新北区教科研工作要点
指导思想
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中心,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推进中小学课堂转型;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和优质均衡作出新的贡献。
重点工作
1.推进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提升学校课程实施水平;
2.推进学校学科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3.推进课堂转型,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4.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全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水平;
5.提供个性化发展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工作措施
一、逐步推进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提升学校课程实施能力
1.推进学校课程顶层设计。在规范学校课程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学校课程结构的顶层设计(框架见附件二),各校要对本校的课程设计反复论证,提升课程规划与领导力,定期开展课程顶层设计主题沙龙活动。7月份召开区学校课程顶层设计交流研讨会。
2.提升学科课程的实施能力。各校要对本校各学科课程建设作系统的梳理,区将定期指导学校各学科课程建设(框架见附件二),区将制订学校学科课程实施的评价方案基本框架,于5月之前形成各学科评价的基本实施框架供学校参考。各学校要制订学科质量标准,清晰各年段教学的基本目标与要求,做好“保底”工作。同时,积极开发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提升学校课程管理能力。创新管理方式,促进对学校课程统整过程中管理机制的创新研究。7月份开展课程管理能力的专题培训活动。加强课程基地学校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学科基地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二、继续推进课堂转型,提升区校教研活动水平
4. 继续推进课堂转型。中学推进“板块三串式”备课结构下的小组学习,小学推进“交往互动式”备课结构下的小组学习。部分小学继续扎实推进“新基础教育”实验项目。各学校要认真梳理并完善课堂转型的整体结构(基本框架见附件二)。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与解读,着重进行课堂转型的课例研究,让教师在实践中转变、提升,要重视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提炼,逐步形成各学校特色课堂转型的研究成果。6月份,区对各校课堂转型的整体结构交流汇总。
5. 提升区、校教研活动水平。一是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继续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教研组要改变单一的听评课活动方式,教研组计划制订要认真围绕本学科组在转型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教学能力、教学常规落实进行重点研究。备课组要围绕课堂转型设计、练习设计及单元质量分析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学校要为教研组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重视提升教研组长的学术地位。区将开展先进教研组的评选及成果展示活动。二是区级教研活动,将逐步系列化和主题化,继续推行校际联合教研活动。
6.积极开展课堂转型调研工作。各校要每月对相关学科进行课堂转型的调研,调研重点关注学科课程发展规划、课程资源建设、课堂转型、教研活动方式、教学常规等。区亦将随机调研。
三、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完善学科质量评价体系
7. 加强作业质量的提升工作。一是各校要加强对各学科知识性练习的精编、精练,并进行校际间相互借鉴,形成系统的作业资源库。二是要加强各学科综合活动性作业及生活类作业的研究与实施,拓宽学生在节假日及非在校时间作业的设计视角,增加活动性作业、阅读性作业与生活类作业。区将于4月份召开作业设计专题研讨会。。
8.关注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各校要关注毕业班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毕业班复习课专题研讨活动,提升复习课效率;关注低分学生学习状态,分析低分学生产生的原因,帮助教师提升低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方法。
9.加强中小学教学水平监测。完善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帮助学校建立科学的学业水平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与学科素养的随机调研,系统地对各学科进行随机多样的调研,促进学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调研后及时召开分管校长及学科负责人的质量分析会。各校应全过程关注各学科学业质量情况,健全评估内容与评价机制,扎实过程管理。
四、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
10.做好课题申报工作。积极开展“十二五”各类课题的申报工作。4月份开展第三届基于教学问题的微型课题研究申报工作,做好2015年省规划、省教研室课题的申报工作。
11.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各校对现有的课题研究要加强管理,进一步关注过程研究,及时建设好课题研究网页,上传研究过程资料。3月份做好部分省级课题(2011年省级立项)的结题工作。
12.重视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总结工作,及时将成果转化为显性文本发表。积极培育精品课题,3月份上报参加全国及省基础教学成果奖评比的初选项目,区将邀请专家着力进行培育提炼。
五、重视学科能力培养,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3.重视教师专业培训。与教师培训中心联合对全区教师进行系统的专题教科研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当今主要的教育理论、学科课程建设、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撰写文章能力等;加大对理化生、科学教师的实验能力培训。促进教师逐步养成阅读教育教学专著、订阅专业杂志的习惯。区将于4月份成立教师读书会。
14.重视对教师学科能力的提升。继续提升教师对学科的理解力,开展区第三届教师解题能力比赛,并启动区第五届“骏马杯”高中教师基本功比赛。
15.促进学科领军人物的快速成长。提炼学科核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扩大其作用的发挥和影响力。7月份开展部分学科核心人员的专题分析会。进一步提供学科骨干教师发展平台,开展提升专业能力系列活动及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进一步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努力寻找对策。
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6.积极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契机,提升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各校要逐步拓宽学校门户网站的功能,使之成为学校管理平台、学生学习资源平台以及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的交流平台。7月份开展学校门户网站的评比工作。
17.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探索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规律,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18.加大信息技术系列培训工作。一是区将继续开展各类人员的相关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二是各校要逐步发挥信息技术教师参与各学科信息化的作用,拓宽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功能。
七、提升学前教育水平
19.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常规业务管理水平。继续开展对学前教育常规业务管理的现场调研观摩活动,促进交流。发挥学科核心组的辐射引领功能,提升园本教研效率。
20.提高幼儿活动课程设计能力。推进市幼儿课程基地园和省综合课程基地建设,引领全区幼儿课程建设研究,逐步形成幼儿课程特色。
八、提升教科研人员自身素养
21.加强理论学习,完善知识结构。通过学习教育理论、阅读杂志、钻研教材等方式进一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坚持做到五个一(发表一篇文章、做好一次讲座、上好一组课、做好一个课题、完成一个调研报告)。
22.转变工作方式,提升服务能力。明确职责,整体规划学科课程发展,引领发展方向;明晰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做到点与面、个体与整体的有机结合;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加强合作交流;规范工作细节,提升服务学校、服务教师的能力,树立良好形象。
23.重视课题研究,提升专业水平。做课题研究的先行者、引领者,积极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力和影响力,迈向更高学术层级。
附件一:新北区教研室工作行事安排(中小学、幼儿园)
附件二: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框架、学科课程建设框架、学校课堂转型
框架。
附件三:市、区教科研活动安排表
附件一
|
|||
新北区教研室工作行事安排(中小学、幼儿园)
|
|||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
|||
月份
|
序号
|
内 容
|
时 间
|
三月
|
1
|
各校制订期初教研计划,区下发优秀教研组评选条件(修订稿)
|
2月下旬
|
2
|
课堂转型调研
|
上、中 下旬
|
|
3
|
各校启动学科课程顶层设计项目、梳理学科课程建设项目、梳理课堂转型结构(框架见附件二)
|
上、中 下旬
|
|
4
|
八年级生物、地理会考交流及研讨
|
上旬
|
|
5
|
九年级部分学科开展第一轮复习工作
|
中旬
|
|
6
|
初中教学工作研讨会
|
中旬
|
|
7
|
中小学课堂转型基地学校展示之一
|
中旬
|
|
8
|
幼儿园“开放日”之一
|
中旬
|
|
9
|
全民阅读基地学校申报
|
中旬
|
|
10
|
开展第三届微型课题的立项工作、部分省级课题结题工作
|
中旬
|
|
11
|
上报参加全国及省基础教育成果奖评比的初选项目
|
中旬
|
|
12
|
部分学科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之一
|
下旬
|
|
13
|
教学联合开放日活动(实验中学—小河中学)(小河小学—薛家小学)
|
下旬
|
|
14
|
初中英语口语听力模考
|
下旬
|
|
15
|
市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市中学体育学科优质课展评区级选拔
|
中、下旬
|
|
16
|
承办常州市科学教研活动(薛家小学、龙城小学)
|
下旬
|
|
17
|
江苏省“小数报”杯“小小数学家”评比活动。
|
下旬
|
|
18
|
参加江苏省中小学生英语听力口语网络测试活动
|
下旬
|
|
四月
|
1
|
课堂转型调研
|
上、中 下旬
|
2
|
《新北区学生科学学业质量评价》方案(实验稿)座谈
|
上旬
|
|
3
|
成立新北区教师读书会
|
中旬
|
|
4
|
中小学课堂转型基地学校展示之二
|
中旬
|
|
5
|
“常、镇、连三市联合教研活动”,展示交往互动式数学课堂。
|
中旬
|
|
6
|
教学联合开放日活动(罗溪中学)(吕墅小学—汤庄桥小学)
|
中旬
|
|
7
|
部分学科教师教学培训之二
|
中旬
|
|
8
|
九年级整班书写比赛、小学整班写字比赛
|
中旬
|
|
9
|
“我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主题沙龙。
|
中旬
|
|
10
|
学校学科作业设计新视角专题研讨会
|
中旬
|
|
11
|
承办常州市品德学科教研展示活动
|
下旬
|
|
12
|
初中英语、口语、听力人机对话测试
|
下旬
|
|
五月
|
1
|
课堂转型调研
|
上、中 下旬
|
2
|
初中理化生学科中考实验考查准备及研讨
|
上旬
|
|
3
|
参加常州市英语青年教师研修团队展示
|
上旬
|
|
4
|
教学联合开放日活动(魏村中学—小河中学)(浦河学校—百丈小学)
|
中旬
|
|
5
|
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教学论文撰写培训二。
|
中旬
|
|
6
|
“新基础教育”生态区建设暨总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
中旬
|
|
7
|
新北区小学英语故事表演比赛
|
中旬
|
|
8
|
中小学教学质量随机调研分析
|
中旬
|
|
9
|
组织参加市小学品德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
|
中旬
|
|
10
|
小学毕业班教学工作研讨会
|
中旬
|
|
11
|
梳理各校音、体、美课程实施状况
|
中旬
|
|
12
|
“幼儿园教学开放日与教师专业成长”专题研讨活动。
|
中旬
|
|
13
|
形成各学科学业质量评价实施基本框架
|
下旬
|
|
14
|
常州市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
|
下旬
|
|
15
|
教学管理专题沙龙
|
下旬
|
|
16
|
九年级区域模拟测试分析
|
下旬
|
|
17
|
七、八年级整班朗读比赛
|
下旬
|
|
六月
|
1
|
课堂转型调研
|
上旬
|
2
|
政治学科青年教师评优课
|
|
|
3
|
组织参加常州市小学阶段部分学科学业质量常规抽测
|
上旬
|
|
4
|
学校门户网站建设分析会
|
上旬
|
|
5
|
小学各学科专题复习研讨
|
中旬
|
|
6
|
参加常州市“珠心算”教学评优活动
|
中旬
|
|
7
|
初中地理、生物结业考试及分析
|
下旬
|
|
8
|
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调研
|
下旬
|
|
9
|
中考工作
|
中、下旬
|
|
10
|
下发2015年区教育教学论文评比要求
|
下旬
|
|
11
|
各校课堂转型的整体结构汇总
|
下旬
|
|
七月
|
1
|
区十一届初高中英语口语比赛
|
上旬
|
2
|
第三届相关学科解题能力考试
|
中旬
|
|
3
|
学校课程顶层设计、学科课程建设、课堂转型结构交流分析工作
|
中旬
|
|
4
|
中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
中旬
|
|
5
|
开展区优秀教研组长评选工作
|
中旬
|
|
6
|
部分学科核心人员教育教学思想、经验提炼座谈会
|
中旬
|
|
7
|
部分学科教师教学培训之三
|
中、下旬
|
|
8
|
学校门户网站评比工作
|
中、下旬
|
|
八月
|
1
|
学校完善课程顶层设计、学科课程建设、课堂转型结构
|
上、中、下旬
|
2
|
相关学科教师专业培训
|
下旬
|
|
3
|
下发高中“骏马杯”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方案
|
下旬
|
附件二
一、学校课程顶层建设框架(仅作参考)
1、课程的理念:可结合学校文化特征和办学理念设计
2、课程的目标:
(1)定性:各学段应具备的国民素养、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2)定量:三年一个阶段,应有百分之多少学业优秀合格率
(3)具体学科素养:体育素养、艺术素养、阅读能力。。。
3、课程的框架:
(1)一级分类:
① 按传统分:国家课程、校本(地方)课程、主题活动性课程(学校各类活动课程化)
② 上海:分基础性、拓展性、活动性
③ 带有学校个性的分类:(如 某校课程一级分为: 求真类、求善类、求美类)
(2)二级分类:
如 : 主题活动性课程分为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
德育课程应序列化,假期活动展示
(3)三级分类:
对二级分类的课程再具体梳理开设哪些课程,具体开哪些课、具体开展哪些活动,并制定具体的课程纲要或方案。
如 : 主题活动性课程中的“人与自然 ”开设哪些课程或活动。
4、课程结构化后的课表制定:
(1) 所有课应整体考虑、集中排,也可对上课作息时间适当调整;
如 溧阳某校课堂分长课、短课。长课时间:30(上课)+5(休息)
+20(作业),课堂作业基本做好,课后主要进行阅读类、活动类 生活类作业; 短课时间:30(上课)。
(2)有些科目可以短课二课连上。
学校课表及上课时间在符合国家政策情况下具有学校个性化调整
5、课程的实施:
(1)课堂转型(梳理出具有学校课堂转型的方式,具体框架见后文):
(2)课程实施中的管理常规等(教师常规 学生常规)
(3)课程实施中的资源建设
学生资源:
① 每天的作业怎么布置(校内知识性作业,校外阅读类、活动类、生活类作业)
如:校外阅读类、活动类、生活类作业做出一些特点,是一个好的突破口;但要注意:全校统一安排,可代替各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或相互渗透;
② 学校校园网功能的拓宽(三大功能:管理平台、学习资源平台、与社区、家长交流平台等)
教师资源: ① 教师备课的资源 ② 培训老师的资源
注:信息技术教师的功能应逐步拓宽为:信息学科整合与教学网络管理系统硬件升级、学科应用培训、资源建设等
6、课程的实施评价:
(1) 四个评价定位(或基调或原则):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鼓励与指准性评价相结合、多元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评价方式 :切入口以过程、结果二类评价为主
针对学生:
A 过程性评价: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如问卷类)——学校每年至少做一次
B 考虑定性和定量二类各占多少比例;
如 :美术学科的评价应考虑,过程中每次作品、活动性作业、个人特长、学习兴趣、美术基本理论等
针对教师:(四个维度):课程的理解力、课程的开发力、课程的实施水平力、课程实施的质量;(年底可以采用自评、互评、领导评、综合等四方面进行评价)。
7、课程的实施保障:
(1)学校的文化制度(指针对于课程建设保障方面的)
(2)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求说明:
(1)各校要认真梳理本校课程结构,形成初稿,上半年不断论证完善,形成PPT,下半年逐步有效实施;
(2)对学校内部机构名称、功能也可调整
二、×××学科课程建设((仅作参考)
1、×××学科课程实施理念:
2、×××学科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及具体化解读
(1)定量:小学6年中学3年,每个单元的合格率、优秀率;
(2)定性:学科应培养的素养(关键素养或能力)、习惯、兴趣、投入状态
3、×××课程的内容(不是框架)
(1)国家课程——所配套的教材的整合情况(应具体到各册书,哪些整合了、调整了、增加了……)
(2)整合时:要注意哪些是课堂?哪些是课外(校本课程、校外回去做的)
注:应先整合内容,再整合目标;
4、×××课程的实施
(1)转型(不要说区里的……,应说成我校的……)
(2)实施常规:二个层面:学生常规、教师常规
(3)资源建设:二个层面:学生的:学科背景、作业
教师的;自己备课、优秀资源
5、×××课程的评价
(1)原则:同上四个
(2)评价方式:过程中评哪些?评价的工具(问卷等)有哪些?结果性评价有哪?
如 :美术学科的评价应考虑,过程中每次作品、活动性作业、个人特长、学习兴趣、美术基本理论等
6、×××课程实施的保障: 学科组文化建设(制度、精神)、成员专业发展
要求说明:
1、学科组的功能包括:学科课程建设、学科教研组建设
三、构建具有学校特质的课程实施(课堂转型)方式
(仅作参考)
一、课程实施背景
二、课程实施理念
三、课程实施备课结构
四、课堂实施形态
五、课程实施观课评课方式
六、课程实施中教学研究方式
附件三
市、区教科研活动安排表
1. 市中学教科研活动时间安排
星期
|
三
|
四
|
五
|
上午
|
历史、地理、政治
|
体育、美术、音乐
通用技术
|
生物、信息、劳技
|
下午
|
|
语文、数学、物理
|
英语、化学、综合实践
|
2. 市小学教科研活动时间安排
星期
|
三
|
四
|
五
|
上午
|
思品
|
数学、小学科学
|
英语、信息
|
下午
|
|
语文、体育、综合实践
|
美术、音乐
|
3.区教研活动安排
星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上午
|
理论、业务学习
|
常规调研
|
学科指导小组活动
核心组活动、评优
|
基地活动
|
学科核心组活动
教学开放日活动
|
下午
|
|
注:以上活动以具体通知为准。